本报驻鄂记者 钱忠军通讯员 于小龙
10月24日是国际淡水豚日。日前,长江干流首批捕捉的两头成年江豚在渔政人员和专家教授的护送下,安全迁入安徽省安庆市西江江豚保护基地。
这是继长江江豚迁地保护在湖北天鹅洲、何王庙两个保护区成功开展以来的第三次迁地保护行动,也是长江干流首次启动江豚迁地保护行动。
迁出江豚直接由长江干流捕获
10月21日,中国水产科学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和安庆师范大学专家团队与安庆市渔政部门一起,组织专业捕豚队在长江干流捕捉、挑选江豚。当天清早,捕豚队在长江干流的安徽池州市梅陇镇江段成功捕获5头江豚。
10月22日下午,专家从中优选出一对“父子豚”,历时2个小时运送到100公里外的安庆西江保护基地,作为种群个体放入围网内暂养。
与前两次江豚由鄱阳湖迁出不同,此次迁出的江豚直接由长江干流捕获。按计划,到10月底,还将有8头来自长江干流的江豚迁入西江保护基地暂养区。
西江长约10公里,属于长江故道,历史上曾经通航,后来因为长江改道形成如今的支流,宽度有200至500米,水深5至20米,水域面积6000多亩,汛期下游与长江相通。
安庆市农委渔业局局长蒋泽球介绍,西江保护区周边没有工业污染源和渔业生产,环境接近原生态,适合江豚生活;其次,该中心有成功救护养护江豚的经验,迁地保护的条件比较成熟。
2014年4月,西江江豚救护中心进入运行阶段,当月成功解救5头江豚,并正式开展江豚迁地保护尝试。2015年6月,一头获救江豚成功产崽。今年4月,西江首次被农业部列为长江中下游江豚迁地保护基地之一。
目前,西江江豚保护基地已在围网内暂养8头江豚,其中雄豚6头。蒋泽球介绍,今后要重点捕捞雌豚,使保护区里雄雌性比达到科学比例4:6。
西江江豚保护基地首席科学家、农业部濒危鲸类专家组成员于道平称,这次长江干流江豚自然迁地保护是长江江豚保种的一次重大行动。
江豚正式迎来新的迁地保护区
西江江豚保护基地工作人员介绍,在科研人员的精心呵护下,经过一天的熟悉后,长江干流迁入的“父子豚”各项生理指标正常,已适应西江保护基地的生活环境,长江江豚正式迎来一个新的迁地保护区。
据科研人员介绍,现在把江豚放到网箱暂养只是暂时过渡适应,最终它们要被放到西江长江故道里自然生长和繁衍。
长江江豚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013年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红色名录极危物种。2012年科学考察结果显示,长江江豚种群数量已经下降到约1040头,种群数量下降速度达13.7%。长江干流江豚数目占总数的一半,约500头左右。
长江安庆段是江豚的主要分布区域,种群数量约200头,占长江干流种群数量的40%。
2012年,中科院水生所王丁及科研团队提出江豚迁地保护计划:从长江中引入江豚到新的迁地保护区,建立保种种群;保护区之间通过个体交换,互相支撑,丰富江豚的遗传多样性。
今年4月13日,农业部下发关于加强长江江豚保护工作的紧急通知,将安庆西江等江豚的敏感水域、重点栖息地和适合开展江豚迁地保护的水域纳入江豚保护区。
10月上旬,农业部审查并通过了西江江豚迁地保护论证,并获准从长江干流捕捉10头江豚迁入西江,安庆市未来计划在西江形成50头左右的江豚自然种群。
据介绍,到2020年我国还将在长江沿岸建立2-3个自然迁地保护区。于道平认为,这样有利于各保护区之间进行江豚的个体交换,保持江豚遗传多样性,确保江豚种群的健康可持续繁衍。
(本报武汉10月23日专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