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网记者 唐玮婕
“石榴花开红堂堂哎!幸福生活路宽广哎!饮水思源勿能忘哎!山歌声声献给党哎……”这是在昨天举行的“张江杯”长三角民歌交流展演上,由张江镇带来的一曲浦东山歌对唱《新编山歌声声献给党》。
作为海派民歌的重要组成部分,浦东山歌曾是浦东百姓割舍不掉的文化生活元素。在张江乃至整个浦东有着悠久的文化传承,人们用山歌来抒发情感、娱乐情趣,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近几年来,张江镇已经启动多项保护计划,通过寻找浦东山歌传承人、整理曲谱编写教材、完善数据库档案、创办培训班、成立浦东山歌艺术团等等一系列措施抢救、保护、传承这门濒临失传的民间艺术。
“山歌”是乡间民众对民间歌谣的俗称。唱山歌也是一种民俗风情。在过去的农耕社会,凡是有人群居住的地方,都会有山歌声。人们用唱山歌来抒发情感,用唱山歌来娱乐生活的情趣,用唱山歌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据浦东山歌传承人奚保国介绍,浦东山歌的类型大致可分为“劳作类”、“情致类”、“习俗类”、“生活类”、“童谣类”等,歌词在句式上以七字句为主,也有三字句、五字句等混搭,内容大都是朴质的浦东话日常用语。浦东的语言属于“崧泽文化”地带的吴语系。例如,“在什么地方”这句话,浦东川沙地区的人会说“勒拉啥地方”,在原南汇的有些地区则会说“勒陔咳嘘块”。
随着时代的变迁,为了保护与传承浦东山歌这一上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张江镇支持和具体策划下,奚保国编写了《浦东山歌》教材,制作微课程音像《浅说浦东山歌》和《赏析浦东山歌十二月花名》,镇文化中心还主导编创了大型原创浦东山歌音舞组合《张江之韵》连年公演。一系列的动作让更多的人认知浦东山歌,使“浦东山歌”唱响浦东,唱响长三角,乃至将来唱响全国和国际。
在与展演同步举行的《新时代的传唱——民歌的继承与发扬》的主题论坛上,不少来自长三角地区的民歌领域“大家”及非遗传承人从本地区民歌传承面临的困境、民歌在新时期传承中的创新尝试和各地政府的保护对策等方面展开头脑风暴式的深度讨论。张江镇作为活动的发起方,还与江浙沪皖等非遗传承保护单位签订了文化共建协议,共同倡议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目前,张江镇文化中心携手奚保国将浦东山歌引入幼儿园、小学,从娃娃抓起,让孩子通过表演浦东山歌和上海童谣的形式,提高音乐的表现能力,传承这一民俗文化。同时,在社区学校开设浦东山歌暑期班和成人课程,教授本地居民、新张江人、新上海人演唱,让浦东山歌在海纳百川中得到久远传承。
五年前,孙桥小学在张江镇文化服务中心的支持下,在学生中教授山歌取得不俗反响。负责教学的周鸣老师说,第一批学习浦东山歌的20个孩子已经毕业升入初中,现在这批20个孩子也是从一年级开始学,也有三年了。梁女士是新张江人,她的两个孩子都在孙桥小学,他们都参加过《张江之韵》的演出,梁女士说:“让孩子学唱山歌,既能学会说本地话,又能锻炼孩子,非常有意义,如果以后他们愿意继续演唱浦东山歌,她也全身心支持。”
未来五年,张江镇将立足高雅文化、大众文化、青年文化、传统文化、国际文化五个层面深化精品文化活动建设成果,将品牌文化活动作为张江精神凝练、气质提升和形象营销的重要载体,让文化成为张江建设科学城的靓丽名片和丰厚底蕴。传统文化方面,着力培育“张江·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浦东山歌展示交流活动等历史文化品牌;加大扶持和奖励力度,鼓励艺术原创,繁荣文艺创作,推进原创音乐“山歌张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