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舜胜(中)在教室内为学生答疑解惑。本报记者叶辰亮摄
每一所大学,都有一位或几位让学生引以为傲的“男神”级教授。在上海海洋大学,陈舜胜教授颇受追捧———最近几年的毕业典礼,总有大把应届毕业生排着队希望跟他单独合影留念。
学生们喜欢陈舜胜,自有道理。比起为学,他的为人或是一本更精彩的“教材”:淡泊名利、专注学问。有一位今年刚毕业的学生这样评价说:“心目中关于好老师的一切要素,在陈老师身上都有集中体现。”
为了学生,他过上了“5+2”的日子
陈舜胜在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任教已是第34个年头。教书、做研究,头发一天天变白,讲台下的学生从曾经的60后切换到95后,但陈舜胜对讲台的初心始终不变。他的办公室里,也总是人气爆棚,时不时可见学生排队等着请教问题的场面。
2008年,上海海洋大学整体搬迁到临港后,陈舜胜也开始了“5+2”的日子———平时5天都住在学校附近的教师公寓,周末两天回家。他通常早上7点从教师公寓骑车去校园,直到晚上10点才离校。这样,他有大把的时间给学生。
翻开陈舜胜的简历,有一个细节引起了记者的注意:他精通日语和英语,专业造诣至深,但和如今的很多大学老师相比,唯独缺了一段飘洋过海留学深造的经历。
陈舜胜是在1977年参加高考的,毕业后留校。上世纪80年代,包括上海水产大学 (上海海洋大学前身)在内,很多高校都接受世界银行低息或无息贷款,用于购买先进设备、培养优秀的人才出国深造。陈舜胜本是公派留学的不二人选,但当时学校专业教师严重短缺,陈舜胜服从安排,留下来教书。
面对繁重的教学工作,他不仅没有怨言,还很快找到了乐趣。当时,他一人承接下学院的多门专业主干课程,从水产品加工到食品分析、食品营养、食品卫生等不一而足。“跟学生们上这些课程的时候,我突然发现,有很多领域我自己也不懂,需要学很多新
知识。”于是,他自学了模糊数学、食品统计学、生物化学等。“那时改革开放不久,这些学科的中文教材很少,我就直接看日语和英语版的专业书。”
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曾有一个统计,陈舜胜历年讲过的课程多达20门,不仅有专业理论课,还教过实验课、实习课。教学上的每一个环节,都难不倒他。
专攻淡水鱼研究,为解决“中国人吃饭问题”求解
陈舜胜的学习能力极强,知识广博。早在读大学时,同窗就给他起了一个外号:“教授”。在上海海洋大学长期从事水产品研究,淡水鱼是陈舜胜倾入心血最多的领域。他研究淡水鱼的原因听起来也有意思极了:正因为“不喜欢”淡水鱼,所以才要研究。
“在很多发达国家,人们只吃海鱼或首选海鱼。从口味上来说,淡水鱼确实有股腥味。”陈舜胜告诉记者,在中国,淡水鱼作为一种主要的蛋白供给,对国家的食品供给有着极大的意义。
他经常在上课时给年轻学生讲述一段历史:上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学者莱斯特·布朗曾提出“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的问题,一时引发国际关注。而要让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不成为问题,作为解决粮食危机的一个途径,发展淡水渔业十分关键。和美国人的动物蛋白主要依靠牛肉不同,中国可以将淡水鱼作为动物蛋白的来源。
“日本在水产品研究领域一直是比较领先的,但在向日本学习水产品加工技术的时候,中国学者也要有自己的问题意识。因为日本国民的饮食是以海鱼为主,这和中国人主要吃淡水鱼是不同的。”陈舜胜说,为了充分利用淡水渔业资源,他于上世纪90年代就作为主要代表,参与了“中国淡水渔业资源利用技术开发”这一中日两国政府间的合作研究项目。这一合作就是8年,在水产品的加工和保鲜、饲料研发等多个领域,陈舜胜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据悉,他历年来主持和参与的重点课题有10多项,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和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三好教授”,备受学生爱戴
“能跟着陈老师做学问,真是我一生的幸运。”已经留校任教的邱伟强,是陈舜胜指导的博士生。邱伟强说,在导师指导下做研究的过程中,对他启发最大的就是从事科学研究的方式:做科学研究的时候,有时会在一个很难的问题面前卡壳,一时无解。有些导师会一味在学生背后鼓劲,陈舜胜却让学生懂得要以退为进。
“研究分不同的类型,有些难关是非闯不可,但大多集中在基础科学领域;而在应用科学研究上,有些问题看上去无解,其实完全可以绕道,通过研究一个其他的相关问题,一旦有所突破,再回过头来解决原问题。”陈舜胜经常告诫学生,做研究必须有问题意识。一个项目完成后,比起成果,更重要的是梳理问题,哪些重要问题解决了,还留下了哪些问题。
对于学生,陈舜胜要求很严格:学生把论文提交上去,收到的回馈常是“一片红”:从科研思路到论文构架;从错别字到标点符号,他都一一认真修改。许多不是陈舜胜带教的学生,也很喜欢找机会来和他讨论各种问题。不管多忙,陈舜胜总是不厌其烦,把学生放在第一位。
当好老师,总有回报。2014年底,陈舜胜的爱人重病住院,和病魔的抗争到了紧要关头。当时,医院内血小板不足。有一位老师在学院的微信群发出了这条信息,希望招募两三位志愿者捐献血小板。仅仅过了一天,就有49名志愿者提出捐献……
直到现在,陈舜胜还维持着每周上10节课的教学量,教学范围覆盖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为人为师为学都堪称典范”,在师生们看来,这正是陈舜胜备受爱戴的原因。
文汇报首席记者 樊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