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当缩小路口转弯半径
宽度为12.1米的东平路。
宽阔的路口在上海城区随处可见。例如,尽管郭守敬路的主线宽度只有15米,但在郭守敬路牛顿路路口过马路的直线距离达到了37米。近年来,为解决交通能力不足,街道建设过于片面注重机动车通行,致使市民通行空间大幅压缩,也使街区活力、文脉传承、出行安全均面临压力和挑战。
《导则》中的数据显示,从2009年至2014年,上海小汽车保有量增长了一倍以上,个体交通的出行比例从19.5%增加到23.4%。新建道路、拓宽原有道路、拓宽路口增加车道等成为解决车辆通行矛盾的主要方式,但道路越宽,往往车辆越多,以至于“路修到哪里,车堵到哪里”。
交通专家徐道钫把车与路的关系比喻为煮饭,“不能老是米多了加水,水多了加米,如此下去形成一个死循环,饭肯定煮不好了。”
一方面是道路不断加宽,另一方面是上海的建设用地已接近规划极限的现实,《导则》中明确提出应适当缩窄道路宽度,适当缩小路口的转弯半径。路口的转弯半径从25米减少到15米,就能节约343平方米、约半亩大小的建设用地,既可以增加人行空间,也可以布置绿化、景观等设施,增强街道活力。
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赵宝静表示,街道尺度过大,步行空间缺乏以及活力不足是目前城市街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比如现在车道多为3.25 米至3.5 米,而合理车道宽度应在2.75 米到3.25 米之间。车道宽不仅浪费空间,也鼓励机动车的高速行驶,造成安全隐患。路口普遍采用较大的转弯半径,这使得转弯车速较高,影响行人过街安全。
“也由于机动车道所占空间比例大,以及经营活动和市政设施挤占正常的人行空间,导致部分街道人行空间局促,步行活动受阻且不连续。”她表示,街道建设应该集约、节约、复合利用土地资源,同时鼓励步行、自行车与公共交通出行,降低交通压力。
窄马路、密路网的黄浦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