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网讯(记者唐玮婕)大家读书的时候都做过证明题,现在让你证明一下中国经济的创新力,是不是难度颇大?别慌,在日前复旦大学EMBA校友第二届上市公司领袖高峰论坛上,亚洲开发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魏尚进就用对比中美两国专利数量的方法,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魏尚进指出,在经济转型升级的大环境下,对于企业来说无非是四个方向:向下(Down)、向上(Up)、向外(Out)或者向内(in)。所谓“Down”就是关门歇业,今天很多企业身处夕阳行业,早晚都需要退出去;“Up”就是创新提升,往更上游技术相对复杂地方走;“Out”是包括海外投资,在全球重新布局,最近几年民企在这方向上的动作很多;“In”就是内迁,从沿海地区成本高的区域往内地搬迁,中国各个地方的发展水平还是很不平均,工厂内迁可能还有几年时间可以生存,但内迁不会是长久之计。
那么,中国企业究竟能不能成功通过创新,打通“Up”这个方向,摆脱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困局,向高等收入迈步呢?魏尚进表示,“这是一个众说纷纭的话题,有人说中国只会抄袭不会创新,也有人说你不用担心。而我关心的是,中国能否出现更多企业随着劳动力成本上升,逐步从以廉价劳动力为基础的竞争战略,转向以创新为基础的竞争战略。”
他从中国专利的数量的角度出发展开了自己的探究:从官方数字来看,中国申请专利的数量增长非常快,2000年至2014年期间翻了57倍,远远超过GDP增长率,目前每年申请专利的总量已经超过了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喜欢申请专利的国家。但申请数量多并不能直接与创新力划伤等号。“从在中国获得专利的难易程度来看,获准率大概在40%左右,这一比例并不是特别高,还低于美国、韩国。再来看专利的分类,即外观设计、实用新型、发明。众所周知,发明专利基本都是干货。如果只看发明专利,中国的成绩同样可喜。”
魏尚进表示,“中国近年来公司也开始在美国申请专利,我们发现情况也非常乐观,不光是有增长,而且增长速度相对于中国人口规模,相对于中国发展水平来说,都是比一般国际规律的表现更好一些。更加有意思的指标是,眼下越来越多的国家,在美国申请专利的时候,会引用中国专利的信息,表明他们认可这个专利里面发明创造。”因此,他指出,中国创造已经告别了由低质量专利主导的时代了。
“不需要特别的悲观,中国的企业家适应能力很强,创新能力很强。从低价竞争向质量竞争的转变正在形成趋势。”魏尚进指出,同时,政府在和企业互动中还是有很多改革可以做,“政府在资源配置方面依然有很多改革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