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沈竹士
昨天,上海市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平台在上海市公安局刑侦总队揭牌。这不是全国首家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平台,但有可能是最聪明的平台。它打破了同类案件追查资金的瓶颈,与11家商业银行建立了授权查询银行账户的机制。
试运行期间,上海市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平台已冻结涉案资金逾900万元人民币、464.6万欧元、395万美元,利用短信以及拨打电话的方式成功劝阻潜在受害人2.8万余人次,冻结成功率大大提高。法律界人士表示,随着未来“两高”层面相关法律的出台,电信诈骗案件的追赃、退赃有望获得一张完整、可操作的路线图。
比速度:提高冻结成功率
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平台究竟有多聪明?先给结论:目前,该平台能够做到与诈骗集团在较量中互有胜负。考虑到具体涉案受害人的不同情况、以及犯罪团伙所运用的复杂洗钱手段,在一些案件中,警方能够冻结赃款,另一些案件中,犯罪团伙则以更快的速度将资金转移。
今年6月2日,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平台接到某外资银行上海分行报案:据其国外总行提供的信息,该国一企业被诈骗770万美元,最近转移的一笔385万美元汇入了上海某商业银行的离岸账户。反诈骗中心启动紧急止付程序,将385万美元涉案资金全部冻结。
另一起案件中,入职不久的白领张先生遭到了诈骗。“领导”通过电话要求他用自有的银行卡垫付合同保证金。他分两笔总共转出了50万元人民币,在意识到受骗后向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平台报案。目前,一笔8万元的资金已被成功冻结。
这是一场快与更快的较量,胜负往往只在毫厘之间。民警常遇到的情景是:通过反诈骗中心的数据分析发现一名受害人正按照犯罪团伙的指示,在一家小旅馆的房间内操作电脑转钱。中心平台指令属地派出所出警,民警要求旅馆工作人员打开房间门。“你告诉他们什么了?”“身份证号码。”“银行卡号呢?”“也说了。”“密码说了没有?”“还没。”
破瓶颈:“点穴”涉案账户
如何定义最聪明的反诈骗中心?
聪明即是响应速度快。以往,电信诈骗受害人报案,需要经过标准的笔录询问与立案程序。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平台与110实现“三方通话”,并与市民热线12345对接。受害人通过110报案的过程中,中心平台就会同步进行甄别。在判断报警人确系遭受诈骗后,第一时间就对涉案银行账户进行查询。
中心平台如何做到止付快、冻结快?关键是打破了最难的瓶颈:银行授权。
过去警方对银行账户的调查耗时冗长。一位长期从事反电信诈骗工作的警官告诉记者:“先得到银行的保卫科报到,说明来意;保卫科把我们带到了法务,法务开具证明;随后是无尽的领号排队……”
根据中央关于全面深化公安改革的总体部署和国务院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部际联席会议的精神,上海市决定建立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平台。因此,中心平台得以深度整合资源,让银行依法依规开放数据。
当然,在账户查询、冻结的授权上,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平台还是采用了最传统的办法:11家在沪商业银行派人入驻中心,或设立专线电话,由银行特派员来操作对涉案账户的查询、止付和冻结,并由其掌握查询密钥。
挖潜力:“大数据”瞄准犯罪
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平台还可以变得更聪明。数据共享让其发挥更大效能。
“资源开放是双向的。”中心平台的一名负责人说,“警方建议银行派遣负责风险防控的员工进驻中心。银行将会获得那些涉及洗钱犯罪的高危账户的信息,这有助于他们掌控风险。”
数据的双向开放和进一步挖掘已经见效。警方与通信运营商合作,通过数据模型分析,对潜在诈骗电话进行甄别。如,甄别由境外拨入的冒充公检法人员的诈骗电话内容后,反诈骗中心对潜在被害人实时提醒、劝阻。
今年1月至6月,冒充公检法诈骗类型发案数量同比下降近50%,案值下降超过30%。今年1月至5月,本市全门类的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案值较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