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钱钰) 以脑电波控制的机器人汽车系统、新型自动干伞机、餐盘自动化处理……昨天,2016(第六届)上海国际青少年科技博览会(以下简称“青博会”) 暨明日科技之星大赛在钱学森图书馆开幕,来自10个国家和地区的35所学校的100余位青少年代表,围绕“科技·创新·梦想”的主题,比拼科技创意。在评委们看来,国外青少年科技创新更偏重过程评价,青少年科技创新最需要的并不是“高大上”的载体,而是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体验。
在全球科技迅速发展的当下,青少年的科技创新代表着未来科技发展的方向。本届“青博会”上,有50个科技作品进行了展示,涉及能源、健康、智能科技、文化艺术、环保、生物、互联网、化学等多个领域。
近几年,环境保护、能源成为全球关注的重点,在青少年的科技项目里也有所体现。来自中国香港的林健豪、李文杰带来了“厨热储能”项目,把煮食过程中流失的热能转化成化学能,并储存于化学电池内;印度泰戈尔国际学校的“pH5.6项目———物联网水收集系统”,希望能帮助节约水资源,让用户能够轻松、便捷地实现巧妙利用水资源;新加坡立化中学的“餐盘自动化处理”,要解决食堂剩饭剩菜和餐盘问题,他们的作品是基于力矩原则来设计的,目的是以机械化的方式清理餐盘里的剩饭剩菜,然后自动下降到支撑这些餐盘的容器的位置,而且它的运转并不依赖于电力。
用洗衣机甩干衣服的原理去甩干雨伞,这个创意你想过吗?“第十四届明日科技之星”、建平中学高二学生赵悦皎带着她设计的一款新型自动干伞机来到了现场。她说,这个项目实际上是一个探索的过程,目前只做到这个程度,还存在许多的不足,“我会继续研究下去,希望有一天我的干伞器可以出现在商场的入口处”。
对比中外青少年的科技创意,中科院光机所研究员向世清教授发现,国内学生的科技作品尽管在思维和创新性上表现更强,但过于追求结果,看重成品的“高大上”和奖项的影响力,反而影响了自身的参与度和思维的开拓度,是“为了创新而创新”。而国外学生的科技创新则更注重过程的评价,他们并不是很在意结果,而更关注孩子的适切性,即在合适的时间和年龄,用合适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事实上,青少年科技创新并不需要多么‘高大上’的载体或高精尖的器材,简单的载体同样能培养‘高大上’的科技素养。”向世清说,对于大多数怀有科学梦想的普通学生而言,我们并不建议他们使用过于复杂、过于先进和昂贵的器材。而是鼓励他们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创造性研究,通过巧妙构思、简单方法完成创意,关注过程而非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