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架出现大面积的云海景象。本报通讯员罗永斌摄
■本报驻鄂记者 钱忠军
6月15日上午,湖北省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神农架林区国家公园试点正式实施。作为全国首批9家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之一,神农架将在建设生态文明和践行绿色发展中先行先试走在全国前列。
神农架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总面积1170平方公里,占神农架林区总面积35.97%,将致力于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大九湖国家湿地公园的深度融合,增强保护地的联通性、协调性、完整性,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
曾被预言会从地球上消失
国家公园是100多年前美国始创的一种保护地模式,目前已成为全球公认的保护地典范,是国际通行的生态环境保护理念。上月14日,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了 《神农架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试点实施方案》,是全国9家试点之一。
面积达3253平方公里的神农架是全球13个具有典型保护价值的生物多样性聚集区之一,拥有全球中纬度地区唯一保存完好的亚热带生态系统,被誉为北纬31°上的“绿色奇迹”,其保护与发展一直受到广泛关注。
上世纪60年代开始,神农架林区在40多年时间累计为国家提供商品木材370多万立方米,为支援国家建设做出了贡献,但生态破坏巨大,森林覆盖率由85%下降到63%,森林可采资源量所占比例不足30%。
上世纪80年代初,国外媒体预言:20年以后,神农架将从地球上消失。
森林覆盖率的直线下降,加剧了水土的流失,严重威胁着长江中下游平原及三峡的生态安全。
从2000年,神农架林区全面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6000多名森林职工放下手中的斧头,13.5万亩25度以上坡地退耕还林还草。“十二五”末期,神农架森林覆盖率达到90.4%,每立方厘米空气负氧离子高达15万个,森林活立木蓄积量达到2163.04万立方米。
最新调查显示,神农架现今分布高等植物3684种、脊椎动物544种、昆虫4358种,与上世纪80年代调查结果相比,分别增加445种、45种、1120种。
神农架是中国2015年唯一获批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的地区,已通过了世界自然遗产委员会委托的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专家现场考察评估,将于今年7月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第40届世界遗产大会最终表决。
试点区域按四类功能分区
湖北省相关部门负责人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通过试点,神农架当前机构重叠、管理碎片化问题将得到改变,以实现功能区域深度优化、资源管理更加高效、保护成果更可延展、稀缺资源保护更加强化。
试点区域将按照山系水系、资源情况、社区发展分布和保护程度需求,按四类功能分区,即严格保护区、生态保育区、游憩展示区和传统利用区,制定不同的保护和发展策略,实施差异化管理。
神农架林区区长李发平介绍,在3年试点期内,将整合纳入试点范围的保护管理机构、人员、职能等,组建神农架国家公园管理局,试点期间由湖北省政府垂直管理,委托神农架林区党委、政府管理。
湖北省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试点实施过程中,将会加强对生态系统状况、环境质量变化的监测评价,并对神农架国家公园管理机构的生态保护绩效进行考核,使神农架这张名片更好地走向中国、走向世界。
(本报武汉6月15日专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