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代表出席本次论坛。傅国林摄
■本报记者 唐玮婕
“如果大家都穿一个鞋子,就不会有协调问题。正是因为不一样,才需要各个国家精诚合作,讨论运行机制和治理体系。”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昨天在陆家嘴论坛上发表的观点,正是眼下“后全球金融危机时代”大家共同关注的焦点所在:面对持续调低的经济增长预期、低利率货币政策近乎失效、财政政策的压力又陡然增大,是“以邻为壑”,还是“唇亡齿寒”?
精诚合作方能迎接增长周期
金融危机以来,全球主要经济体分别推出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然而,这一边的美国正进入加息周期,另一边的欧盟、日本却仍将长时期执行负利率。各自为战之下,世界经济复苏缓慢。联合国发布的 《2016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 报告预测2016年世界经济增速仅为2.6%。
“我们正处于百年不遇的经济周期。”在李扬看来,从2007年开始,全球衰退已经有八年,但到目前为止,全球经济仍然处于弱复苏、低增长、通货紧缩、高失业和高负债状况。“传统着眼于需求调控的宏观经济政策目前都遇到了挑战。由于货币政策的外溢效应突出,任何国家都不能独善其身。现在,全世界都在艰难地推动一些供给侧、实体经济层面的改革。其中,货币金融政策的协调尤为重要。”
李扬表示,协调要聚焦六大要点:一是维护全球汇率稳定;二是应当继续推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治理结构改善;三是改善国际主权债务的重组体系,维护债务的可持续性;四是研究监督和管理跨境资本的流动;五是完善全球的金融安全网;六是中国人民币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SDR(特别提款权),对金融体系会产生重大影响,怎样发挥作用需要研究。“全球各国需要精诚合作应对这种状况,使得我们走入下一轮平稳增长周期。”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当前全球经济运行出现了两大特点:一是经济增长乏力、弱势难改;二是全球流动性过剩已经到了很高水平。在这种情况下,美联储意图加息,给市场带来了一系列预期,无疑已经影响了资本流动,以及利率和汇率。这就容易给市场一些信号,带来资本和资产配置的短期化效益。他也指出,全球经济当务之急是要合理协调发达国家的货币政策。
放开和管制外,还有第三条路
在全球经济复苏缓慢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应当扮演何种角色,人民币汇率又该如何应对?“人民币不存在持续贬值的基础”这一判断已成为业界共识。
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表示,要增加人民币汇率的灵活性,“这种灵活性不是指短期波动,而是指符合经济周期的波动。经济疲弱的时候,汇率就应该贬一点,经济比较强的时候,汇率就应该升一点,要让汇率成为经济周期调整的载体。”他同时强调,如果是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有利于化解金融风险,人民币就不存在出现持续贬值的情况。未来经济复苏,反而会促进人民币在未来某个阶段出现升值,“我们应该克服汇率浮动恐惧,把汇率调整和经济结构调整、化解金融风险结合起来。”
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巴曙松表示,在讨论资本项目开放的时候,要避免陷入两极的看法,一极就是放开,一极就是管制。“其实,在这中间还有可选择的道路,能够达到开放目的的同时,也能实现对资金进出的有效监控,最好的例子就是沪港通模式,它在上海市场和香港市场建立起一座封闭而透明的天桥,资金的进出等过程全部可追溯。因此,中国的资本项目开放还有更多具有可操作性的选择方案,既可以达到开放的目的,又能保证整个开放过程的可监控,确保对市场的冲击在可控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