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国际电影节VR宣传片拍摄现场,共有5台摄像机同时聚焦演员,图为其中之一。(上海国际电影节组委会供图)
■本报首席记者 王彦
5月26日,《2016中国VR电影市场专题研究报告》 在上海发布。发布现场,米粒影业、幻维数码等国内VR行业先锋悉数出席。在预言VR快速发展的同时,报告明确指出VR行业的困境———现阶段还没有一部真正意义上的VR电影诞生。
2015年中国VR行业市场规模为15.4亿元,预计今年将达到56.6亿元,行业年增长率预计超300%。VR对电影界的震动有太多实例———即将开幕的上海国际电影节刚刚摄制了一部VR宣传片,在国际A类电影节中开创先例;而无论是斯皮尔伯格这样的技术流导演,还是李安、张艺谋这些凭运镜、叙事取胜的导演,手头都有VR项目。
VR一头扑进了电影圈,VR和电影,谁会变得更好?
有些VR凭“感同身受”确能改变电影观
为上海国际电影节摄制VR宣传片的是威锐影业,其创始人董瑷珲刚从戛纳电影节满载而归。他带去了自家制作的VR电影 《全侦探》,也见识了世界潮流尖端上的VR技术。
他告诉记者,目前VR最流行的题材是各种上天入地。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制作了 《生命之初》,带观众回到5亿年前的海底世界;美国一家公司制作了 《像鸟一样飞翔》,将体验者固定在仿真器上,辅以风机让人体验翱翔在旧金山上空的感觉;美国公共电视台制作的《喜马拉雅》 则为体验者模拟征服世界第一高峰的奇绝想象。题材集中化,董瑷珲一句话说明缘由:“VR是技术发展的产物,所以将技术彰显到极致是VR最好的出路。”
但在技术大比武中,有一部名为《恩典潮涌》 的VR纪录片脱颖而出。片中有这么一幕,观看者发现自己站在利比里亚的一个墓坑旁,眼前是身穿隔离防护服的志愿者将又一名埃博拉病毒受害者的遗体放入墓坑中。环顾四周,则是新坟林立。身处VR世界,利比里亚饱经疾病肆虐的惨痛现实带给你的触动比任何新闻报道或纪实电影都要强烈。这部VR纪录片由洛杉矶的一家公司与联合国合作拍摄,目的是让观者生出同情心。你会有一种感觉:你被传送到了现场,片中人注视着你的眼睛,你真的在心上感应到了———这段话被写在该片片花里,包含着VR制作者的技术共鸣,还不失为他们的心灵宝典。
“VR让人成为见证者。”董瑷珲说,能让VR取胜的不仅是停留在表面的“身临其境”,而是“感同身受”,“如果你只是跟随VR眼镜上天入海,为了技术而技术,迟早会厌倦。”
传统电影的琳琅宝藏亦是VR补缺方向
从 《恩典潮涌》 被推崇不难判断,VR叙事追求的最高境界是技术与内容握手言和、水乳相交。而除了 《恩典潮涌》 之外,现阶段很少有VR影片能做到这点。所以,《2016中国VR电影市场专题研究报告》 提出:现阶段还没有一部真正意义上的VR电影诞生。
报告指出,VR电影普遍遇到“无法让观众跟着内容逻辑观影”的难题,由于VR是360°影像,所以当观众看向身后场景时,很可能会错过视野之外的情节,造成观众与主要情节脱离。这就是为什么一大批从业者都觉得纪录片是VR的阳关道。以VR片 《喜马拉雅》为例,它能把观众“带上”山顶,体会沿途九死一生,但却无法像电影 《绝命海拔》 那样,迂回曲折地讲述一场登山劫难,更不要提 《绝命海拔》 里关涉到的人性、商业叩问等复杂命题。单是领队登顶后为协助队友达成夙愿,去而复返,最终两人双双殒命的这个片段,就是VR无法处理的难题。正因为如此,目前对于VR内容产品研发,主要停留在对一些静态场景的全景记录上面,比如美国总统大选的现场,或者是福岛地震之后的废墟。
除了更擅长取景单一、人物简单的纪录片题材,报告中还有个数据值得关注:目前VR电影都停留在10分钟左右的短片形态。造成这一困境的原因是:一镜到底的叙事模式、制作成本、缝合特效、内容表达。而这些VR电影的补缺方向,恰恰是传统电影发展120年的琳琅宝藏。对此,米粒影视首席技术官徐喆有句话可以适用———“我们站在了一个伟大事物的起点上”,伟大,但才是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