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名市民反映,连续住院15天或两周左右,在病情未康复的情况下,就被要求出院。医院给出的理由,或是“医保部门有这项规定”,或是“上级部门要考核住院天数指标”,总之住院15天或两周必须出院是行业“铁规”。
医保或卫生管理部门真有类似规定吗?15天出院情况是个例还是普遍存在?
病人:15天出院入院太折腾
方先生的母亲今年86岁,去年年底因心脏病等多种慢性病,入住本市一家二级医院心内科。经过10来天治疗,病情初步稳定但仍未痊愈,偶有低烧、神志不清的症状。就在元旦前夕,护士前来通知,入院满两周必须办理出院手续,如要再次入院,还需在外院“兜”一圈。这下可愁坏了方先生一家。子女都已年届花甲,并无护理常识,如何照料偶尔昏迷的母亲,实在犯愁。方先生请求医院,可否等元旦过后,老人病情稍微稳定再出院。然而院方给出明确答复:住院两周是“铁规”,否则医保会超标,医生可能会被处罚。
不仅出院入院反复折腾,有些病人重新入院后,所有检查检验项目还要重来一遍。周女士的母亲就遇到这种情况。在申城某家二级医院入院治疗15天后收到通知,必须出院“周转一圈”再住进来。家人无奈在家护理病人,两周后再次入院时,所有检查又重新做了一遍,花费数千元。周女士颇有不解,“隔了一段时间,一些检查检验确实有需要重做;但所有检查都要重复,是不是有过度检查之嫌?”
解放日报·上海观察记者了解到,申城三级医院以治疗重症为主,床位周转较快,需住院15天以上的情况并不多见。但在一些非手术科室以及康复、老年科等,类似“15天出院”情况偶有发生。而在二级综合性医院,病人治疗15天左右必须出院的情况则比较普遍。至于老年医院、康复医院,住院周期可显著延长,但因床位相对有限,无法满足庞大病人群体的需求。
医院:“不得已为之”有苦衷
对此,市医保部门近日接受解放日报·上海观察采访时明确表示,从未对个别病人的住院天数作出过刚性规定。记者还从多个区卫计委了解到,作为区属二级医院管理部门,也不考核“床位周转率”或“住院天数”。申康医院发展管理中心管理着本市38家三级医院,相关负责人也表示,在对院长绩效考核指标中有一项反映床位效率,即“平均住院日”,但对个别病人的住院天数并无限制。
那为何“15天出院”还普遍存在?业内人士分析理由。
其一,一些医院用15天这个槛,来限制某些确实不需要长期住院的“赖床”病人。某三甲医院院长坦陈,部分热门科室“一床难求”的同时,也存在个别患者病情已经稳定,应出院到康复机构继续治疗却长期滞留的情况。对此医院不得不在内部实施15天规定,用医保或上级管理部门“说事”,更有效且具操作性。
其二,控制医保费用。位于人口导入区的某三甲医院院长说,医院连续几年医保费用增长都超过30%,但医保部门下达的每年总额预算的增长却不同步,仅9%左右。医保超额不可避免,对超额部分,医院要分担很大部分,“限制病人住院天数是控费的举措之一,不得已而为之,不然医院发展堪忧。”
其三,为了让指标“看上去很美”。位于市中心的某二级医院相关负责人透露,医院之间同行竞争激烈,床位周转率等指标在各级评审中均占有相当比重,“15天铁规”的设定可以确保床位周转率缩短,使医院管理显得更现代化、更有效率。据了解,少数三级医院科室也有类似的小算盘。
其四,逐利。业内人士表示,住院病人的医疗支出通常集中在入院前期,在后阶段以观察并发症为主,床位收入明显下降。一些医院在趋利动机驱使下,对应该继续留院治疗的病人以“15天铁规”为借口强制出院,只是为了让床位留给“含金量”更高的新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