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8年就毕业也能念12年再毕业
小学4年,初中3年,高中3年,这就是上海实验学校独特的十年一贯制。在校长徐红眼中,这个学制还可以更灵活,“我们的学制还允许弹性,可以11、12年,也可以9年、8年。”徐红希望,学生们可以在这段黄金时段,有更多精力和时间来完成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小学“少了”两年,学生还能有一个完整的小学知识储备吗?
徐红给了肯定的回答:“我们的教材是自己编写的,小学和初中段的教材根据儿童发展的认知规律来编写的,它的课程是从小学到高中统一规划和设置的。”
弹性学制的另一个意义,是为不同的学生提供机会。“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发展节奏都是不一样的,我们最长的一个学生念了13年,最快的学生只读了8年就毕业了。”去年高考,就有两位来自上海实验学校的学生被中科大少年班录取,而他们正是15岁。
这种在全国少见的弹性学制,是否只能依附于生源不错的学校?对于这一问题,徐红认为,个性化教学其实和生源没有关系,“每个孩子都是有天赋潜能的,只不过现在可能没有显现,或被扼杀了,很多学校都有很聪明的孩子,问题在于你怎么样去做,怎样发掘孩子的潜能,让他成为最好的自己,这才是教育的成果”。
开设特需课程让孩子“不务正业”
2013年,在实验学校初中部的毕业典礼上,当时13岁的王可达放映了自己拍摄的微电影《当年十三》。这是一部纪念班上同学初中生活的小短片,王可达的拍摄及剪辑技术,都来自于初中的视频特需课程。
实验学校从初中开始,每个年级,都有像王可达一样在特需课程里充分发挥兴趣的学生。徐红认为,现在的学校里所设的课程,大部分都是按照国家和学校意志开设的,很少考虑到学生对自己感兴趣课程的需要,“学生潜能是多元的,我们如何来满足他们?”
特需课甚至可以挤压主课时间。
实验学校高中部主任袁老师告诉记者,从高中开始,学校正式为学生开设特需课程,高一至高三各设一个“特需班”。
学生提交课程申请,通过学校面试,即可进入特需班。学校会适当压缩特需班基础课程(如语文、数学、英语)课时,为学生空出周三或周四下午的时间,供他们上特需课。
现在特需课程模式有四种:一位老师对一个学生、多位老师对一个学生、一位老师对多个学生,乃至零对一的学生自主学习模式。
而在师资方面,除了本校教师和社会资源,上海市实验中学更发掘了一个新天地——家长资源。“学校里面2000个学生,4000个父母,8000个爷爷奶奶,这些家长各有各的能耐,基本上可以满足到我们学生提出的需求。”徐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