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卫委员:探索跨部门管理体制有效连接多条创新链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教科院副院长胡卫认为,目前行政力量对创新市场的干预依然较多,政府导向的创新研发项目、研发选题不能真正按照市场导向、需求导向;在创新专利和股权登记变革等方面的审批却周期过长,延误创新产品的产业化进度。
胡卫表示,推进科创中心建设需要加强顶层设计,把地方先行先试与顶层设计有机结合起来,发挥协同效应。积极探索跨部门的管理体制,打破传统的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把科学研究、技术发明、产业发展、模式创新等创新链有效连接起来,“建议将创建上海科创中心中的重大任务,列入国家‘十三五’规划,给予资金和地方配套支持。同时,建议国家层面成立科创中心推进协调小组,协调各部委的创新支持政策相互衔接。”
胡卫表示,中央和地方两级国资委在对国企管理者进行考核时,应进一步加大对创新投入的评价指标,创新投入指标的权重应不低于35%。在政府方面,应当简化和缩短创新产品审批等相关手续及周期;用简政放权原则设计科技创新资源激励机制,坚持用负面清单激励市场活力,用正面清单约束政府干预。
郑惠强委员:让知识产权制度成为激励创新的基本保障
让知识产权制度成为上海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的基本保障,这是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郑惠强的呼声。
他表示,调整知识产权侵权赔偿标准,探索实施惩罚性赔偿、加大商业秘密保护、合理分配举证责任的机制和模式,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执法体制机制等都是当务之急。他还希望上海鼓励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以合资、合作的形式引进国外先进经营方式和管理模式,推动上海知识产权服务业的规模化、市场化和国际化。
郑惠强认为,应当改革现行政府资助和奖励“政府-企业”(或“政府-科研院所”)的“两元结构”模式,形成“政府-科研院所-企业”资助、奖励和服务的“三元结构”模式。如,借鉴美国的做法,要求政府资助的科研机构的研发项目,必须把研发成果的30%用于为中小企业提供创新服务,形成政府鼓励科研机构向企业提供创新服务的模式。促进科研机构和企业融合,完善中小企业知识产权发展政策。此外,还应当以市场收益分配为基础,建立鼓励知识产权转化应用的制度。完善政府部门为科研机构和企业提供知识产权服务和支持的评价考核方式。
邵志清代表:打造科技创新中心要关注三个着力点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邵志清表示,关注科创中心建设要考虑三个方面:第一是科技进步,第二是产业变革,第三是人才集聚。
到2020年,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的总体框架要基本形成。作为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上海要在如下几方面精心耕耘:从国际前沿来看,要构建大的科学中心,比如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还要花更大力气打造重大科技设施,在海洋、能源、深海、极地等方面都要有我们的发言权;从国家战略角度来说,我们要承担更多重大科技专项,比如大飞机发动机以及燃气轮机等。
在产业变革方面,长期以来,我们科技和产业之间的连通管道不够顺畅;上海要重视建设科技产业集聚区,科技成果转化要依靠科技成果的创新主体和市场的有效对接。
在人才集聚上,现在我们更多着眼于多类人才的集聚,既要有一流的国际人才,也要有产业方面的人才,以及经营管理企业的人才等等。
文汇报特派记者 祝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