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报特派记者 祝越
如何根本性解决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难题?朱之文、金东寒、陈晶莹等31位在沪全国人大代表集体调研认为,对照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战略定位,上海在提升科技创新成果转移转化能力上,要更好发挥对外开放程度高、国资国企实力强、金融市场发展快等比较优势,产出和转化世界一流的成果。
调研:NTTC年维护10万个成果
建议:东转中心对接全球平台
创新成果信息不对称、成果交易不通畅等问题是加快创新成果转化应用的困扰之一。
调研组发现,建设面向全球的成果发布交易转化平台已成为创新型国家普遍的做法。美国国家技术转移中心(NTTC) 提供整合性技术交易信息网站及专业咨询服务,每年负责维护超过700家联邦实验室、100所大学产生的10万个研发成果的资料信息。调研报告认为,在完善成果信息发布制度的基础上,应当建立跨部门、跨区域、多层次的成果信息共享平台。”调研组表示,在此基础上还应该形成国际化技术转移响应网络,实现全球联动;转化平台应当主动链接国际技术转移全球交易服务平台、全球知识产权运营平台,将本国的技术转移平台打造成面向全球创新成果、提供成果转化服务的核心功能载体。
今年5月,中国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简称“国家东转中心”)在上海正式挂牌成立,未来有望成为上海集技术交易、孵化引导、科技金融、国际对接等功能于一体的重要平台。调研组认为,上海可抢抓国家推进“互联网+”行动和大数据发展的战略机遇,加快推进国家东转中心建设,发挥其作为创新成果转移全球节点的重要作用,促进全球范围的科技成果在上海实现最快最优的转化转移。
调研:跨国公司研发全球布局
建议:国企应发挥主力军作用
代表们发现,与很多知名跨国企业相比,上海国企主动创新意识和市场导向意识不够,企业研发投入不高、研发投入的长效机制不够健全,高水平技术研发人员规模有待增加,科技成果市场转化效率不高,企业海外布局高新技术产业的动力不足。
数据显示,全球技术创新1000强企业年均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比达3.8%;硅谷研发支出前20强企业年均研发强度超过10%。大型跨国企业普遍高度重视技术研发投入,建立了长期稳定的研发投入机制,面向全球布局了一批研究机构。“这些企业通过持续研究和科学分析,提前预测全球产业变革趋势和技术发展走势,并在此基础上制定技术开发、成果转化、市场拓展等企业发展计划。”
调研组建议:通过与高校、科研院所的紧密合作,设立相应的研究机构、新型智库,既能为企业制定发展战略、各类计划提供科学依据,又能为国家和上海提供高水平的咨政服务。
调研组还鼓励国企面向全球科技创新企业开展收购兼并、参股控股等活动,尤其要鼓励拥有长产业链优势、居于行业领先地位的国企集团,既要聚焦国家和上海大力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重大创新工程项目,开展多形式的企业投资活动,又要提高海外收购兼并项目的数量与质量,真正把全球优质科技创新成果集聚到上海来,不断提升企业科技创新水平。
调研:上海天使投资不够发达
建议:大力推动发展科技金融
上海近期专门出台了“科技金融20条”;但对照建设全球科创中心的要求,上海代表国家在全球范围内吸引、集聚和转化创新成果的科技金融服务水平还有待提升。2014年,北京天使投资案例691个,投资金额30.06亿元,而上海的天使投资和创业投资还不够发达,仅233例,金额9.93亿元;信贷资本为创新成果转化提供的投融资服务仍有待拓展深化;股权投资的退出机制还不够顺畅;具有全球知名度的科技金融品牌还比较缺乏等等。
调研组建议:上海应大力推动发展天使投资和风险投资等科技金融,充分发挥政府天使投资、风险投资引导基金的杠杆效应,带动更多社会资本进入科技企业的初创期,推进创新成果产业化。特别要及时修订相关税规,稳定投资的税收预期,进一步加大和规范对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的税收优惠力度,大力发展股权众筹尤其是天使投资众筹等金融新模式,推动大众天使投资,强化社会资本在创新成果种子期、初创期的投资激励,让更多社会资源参与到成果转化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