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斯坦照相胶片有限公司位于印度南部的泰米尔纳德邦,主打产品是摄影胶片、电影胶片、X光片等,是一家拥有辉煌历史的印度国有企业。但据美国《洛杉矶时报》近日报道,这家企业目前已经不再生产胶片了,也不再生产任何别的产品。每天早上,公司大约300名员工依旧会出现在厂里,大多数人做的唯一一件事情便是刷考勤卡,然后回家。
专家指出,这家公司“衰而不亡”的根本原因,是长期奉行的计划经济模式在印度已深入人心,这也对印度总理莫迪的国企改革计划构成了强大阻力。
最近一年未接获生产任务
位于泰米尔纳德邦尼尔基里山的印度斯坦照相胶片有限公司于1960年正式投入生产,在其巅峰期占地面积140多公顷,拥有将近5000名员工,包括精英学术机构出身的研究人员和博士学位获得者。在公司主楼的会议室里,摆满了公司在中央指令时代获得的奖杯和纪念品,其中还包括来自新德里的印度领导人前来视察的照片。
但印度斯坦公司的辉煌早已成为昨日黄花。早在2012年,由于政府当局不再提供支付电费所需的资金,该厂的生产设施因拉闸停电而被迫停工。最近一年多的时间里,政府方面也没有向工厂下达任何生产任务。
神情沮丧的拉梅什一身黑色,仿佛在参加一个葬礼。他是这家公司的财务副经理,但他现在的工作仅限于发放员工工资,以及回复印度中央政府偶尔寄来的电子邮件。他表示,企业目前陷入了一个“相当可悲的处境”。
萨达斯万·吉利什库马是公司董事长,在他看来,胶片行业本身属于夕阳产业,注定了这个企业的悲剧命运:“胶片公司生产的东西已经过时了,市场对于照相胶片的需求量非常低。”
然而,也有人认为印度斯坦公司目前的处境是别的原因造成的。拉文德拉以前是印度斯坦公司的高级财务经理,但他像其他一些无所事事的员工一样,去年被“请”出了这家公司。据他提供的官方统计数据显示,印度每年依然要花费多达2000万美元进口医用和工业X射线胶片,而这些胶片印度斯坦公司完全可以自行生产。“问题在于管理公司的官僚们根本不懂怎么经营,他们从来不给我们成功的机会。”
国企包办模式在印深入人心
早在十多年前,由于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印度官员预见到了印度斯坦公司的产品将不再受青睐,于是做出了关停这家公司的决定。
然而印度官僚体系的拖沓作风、以及某些政治势力的支持使得这家公司继续得以苟延残喘。这些年来,公司的亏损额缓慢攀升,在过去的三个财政年度里,该公司的亏损额高达7亿美元。如今,印度斯坦照相胶片有限公司已经位列印度业绩最糟糕的290家国有企业的名单。
自从独立以来,印度长期实行计划经济模式,直到上世纪90年代才开始市场化改革。因此公共部门和国有企业在印度长期享有很高的地位。
印度总理莫迪自2014年上任以来承诺推动经济改革,很多人希望他的改革措施能够让众多陷入困境的国有企业退出历史舞台。然而莫迪政府的国企改革政策却并不成功。迄今为止,没有一家印度国企因为莫迪政府的改革政策而关门,某些国企甚至还得到了可观的现金注入,其中还包括一家长期停产的摩托车制造商。
去年9月,印度爆发了一次参与人数多达数百万人的大罢工,此次罢工直指莫迪政府倡导的一系列改革,包括国企改革和劳工法改革等。参加罢工的工人指出,莫迪政府的亲商界经济政策会让他们失去工作,并损害普通民众的利益。
对此,印度独立智库政策选择研究中心创始人、经济学家莫汉·古鲁斯瓦米的分析一针见血:“没人敢于在国企改革方面做出果断决定,因为政治家害怕在选举中失去选票。”尽管存在印度斯坦公司这样的垂死企业,国企在印度往往依然意味着能够提供稳定的就业、体面的收入,政治家因此万万不想撼动这个票仓而自掘坟墓。
古鲁斯瓦米分析道:“自由经济的信条在印度从未深入人心。社会上依然对民营资本和外国资本存在不信任,各个政党均具有赞成国家控制产业的声音,而普通民众也期望终身雇佣,终身得到稳定的收入。”
文汇报记者 王卓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