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后沪上家政市场仍有三"荒" 寻高素质可靠阿姨不易
节后,记者通过排摸市家协下属会员单位发现,春节期间人手紧张到“管理人员亲自上”的故事倒真没发生。某家政企业负责人也坦言:价格杠杆也是今年春节“保姆荒”现象不突出的重要因素。“按照行规,春节期间家政服务的价格相应要上涨至原来的两到三倍,以钟点工为例,节日期间要涨到每小时四五十元。除了离不了人的那些刚需岗位,不少东家已经舍不得出高价购买服务了,因此主动减少了对家政服务的需求。”
“本市家政行业已经形成了‘大市场、大流通’的格局,家政员来自全国各地,在价格杠杆作用之下,近几年劳动力供应都是非常充沛的。春节这样一个特殊时期,上海市场都能够平稳度过,更说明上海家政服务业正趋于成熟。然而,我们不能忽视,在保姆已经不太‘荒’的新常态之下,依然有缺口存在。”吴星宝对记者说道。
缺口一:居家养老服务依然“荒”
居家养老的刚需依然“荒”。
“2016年春节期间家政行业的八大服务工种中,居家养老仍然紧缺,”浦东新区家庭服务业行业协会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在调研中发现,“居家养老的价格是家政服务工种中最低的,平均月薪为3000元-4000元,而老人护理的工作量大、压力大,肯干的家政员稀缺。春节期间价格若提高2-3倍的话,雇主则负担不起。”
在上海,如今月嫂工资能拿到上万元,钟点工至少也有五六千。老龄化社会已经到来,居家养老市场越来越大,但因为收入上不去,家政员却不热衷于这类服务。
缺口二:诚信保姆也很“荒”
“毒保姆”案背后,还折射出家政员、家政企业失信、失范,以及监管的失控。
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家政服务是一个专业的工作,从考核到上岗都有规范。“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在于成熟的法律体系建设,”市商务委服务业处刘炜介绍说,比如美国纽约州的《纽约州工伤保险法》是保护管家、保姆、佣人等家政服务者权益的法案。在房主保险覆盖模式下,雇主给家政人员投保工伤保险,或采取房主保险办法,确保雇工权益。另外,纽约州还规定专业家庭儿童护理人员须经专业培训与考核,由纽约州政府及市卫生局颁发家庭托儿牌照方可上岗。目前持有该牌照的专业人员约有2万人。
“找放心阿姨,这是市民心声,也是政府职责所在,我们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就是抓制度建设”。
据刘炜介绍,随着2016年的到来,上海家政服务行业的首部“大法”正在紧锣密鼓地酝酿之中。这部“大法”是全国首个地方性家政服务业标准规范,由市商务委会同有关部门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请上海家庭服务业行业协会启动编制,预计今年上半年将完成草案制定工作。
缺口三:高端家政又一“荒”
政策落地,催热“二孩经济”;老龄化社会来临,又使得“银发经济”的刚需愈发强烈。在很多行业面临产能过剩的尴尬时,家政服务业却显示出朝阳产业的特征。尤其是随着消费升级时代的到来,高端家政服务更成了当前家政业的又一“荒”。
家有幼童的金领,选家政员的第一标准是年轻,因为这样的家政员可以陪孩子玩耍,甚至可以教孩子简单英语对话;家务活不多的年轻白领,可能更看重家政员能否提供高档衣物的清洗、朋友家庭聚会的设计;对于退休收入还不算少的老夫妻来说,家政员仅会端茶送水煮饭清扫可能还不够,既懂膳食搭配又懂护理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是他们最需要的……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家庭愿意花更多的钱来购买高质量的家政服务,家政市场该如何接招?
要让“高端保姆”不再“荒”,除了通过培训形成一定的市场供应量,另一个亟待改变的是人们的社会价值观。小芳姑娘毕业于江西一所师范学院,大学毕业后,她来到上海从事家政服务,如今在一对“海归”夫妇家担任住家保姆,负责照看两名不会说中文的小“海归”。小芳的师范本科学历在求职过程中被这对夫妇一眼相中,为此,她得到了比普通住家保姆多了三分之一的薪水。然而,小芳姑娘向记者吐槽:“尽管我收入跟老家当教师的同学们相比要高出很多,但我只能心里偷着乐,因为如果我讲出目前的工作,会被很多人看不起。”
“家政服务业要大发展,呼唤着供需双方人格平等的雇佣关系全面形成。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家政服务员进入家庭是被当作解决问题的‘顾问’对待,双方相处得像一家人一样。如果通过政府的引导、舆论的宣传,我们的广大家政服务人员能得到更多的教育培训机会、受到尊重,那么就会有更多优秀人才加入到家政服务领域,保姆全面不‘荒’的时代就会到来。”吴星宝最后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