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无论对于国家还是个人,吃饭都是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据联合国《世界人口展望》报告显示,到2050年时,全球人口将达96亿,他们所需的食物将带来严峻的经济和环境挑战。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可能是一个解决办法,但总是有极限的。在未来,人类或许需要接受不一样的菜单。
“来一块蟋蟀披萨吧”
酥脆的蚱蜢点心包、包着蝎子的巧克力……在今年的米兰世博会上,未来食物展区让前来参观的游客心惊不已。
其实早在2008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就曾呼吁“地球村”的居民们,从现在起就要学会吃昆虫,为此还专门在泰国清迈召开了为期三天的研讨会。研讨会得出的结论是,由于人口膨胀和可耕地面积减少,肉类价格将大幅上升,人们必须以吃昆虫来代替肉食,补充蛋白质和其他营养元素。
昆虫相比肉类相比,到底有何优势呢?荷兰昆虫学家冯·惠斯的研究证实,养殖一公斤昆虫最多耗费两公斤的植物,而产生一公斤肉类则需要10公斤以上的植物。此外,许多昆虫还富含蛋白质和钙、铁、锌等元素,另外食用一些昆虫也可有助于对抗肥胖。其实,在亚洲、非洲、美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吃虫子的习惯,但一般属于小吃,不属于主食。比如在墨西哥,人们在餐馆中可以吃到油炸蚱蜢和蚕蛹;哥伦比亚则有食用蚂蚁的风俗,人们将这些昆虫磨成粉末撒在面包上;而在东南亚的许多国家,油炸昆虫也作为一种小吃在市场上销售火爆。
不过,随着人口的增多和地球压力的增大,应该是时候考虑是否将昆虫作为主食了。未来的某一天,我们坐在餐馆里,对着服务员说“来一份蟋蟀披萨吧”,或许将变得十分平常。
“人造肉”汉堡五年内上市
两年前,一块成本高达32万美元的“人造肉”汉堡在伦敦问世。这块人造牛肉饼是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大学马克·波斯特多年研究的成果。他带领研究人员从牛的肌肉组织中分离出干细胞,放入营养液中,最终长成几毫米厚的“肉丝”。然后研究人员将这些“肉丝”做成小“肉丸”,最终压成一块“肉饼”。由于处于实验室阶段,导致这块肉的成本十分高昂。
不过,最近以来,这个研究团队计划成立一家公司,希望在未来五年内能让这种汉堡变得物美价廉,能够进入普通的快餐店。
波斯特告诉英国广播公司(BBC),一开始“人造肉”可能会作为独家产品,以接受订购的方式进入市场,等到需求稳定,价格也降下来了,这种实验室培养肉就会进入超市向顾客零售。“我有信心我们能在五年内将它推向市场。”他最后表示。
“人造肉”与传统的畜牧业相比,消耗或占有的水、土地等资源更少,并且能有效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据统计,全球有15%的温室气体来自畜牧业,畜牧业的碳排放量与地球上全部汽车、火车、船只和飞机排放的废气差不多。而到2050年,全球肉类消耗将比现在增加75%,这势必对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因此,既要满足人们的吃肉需求,又要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人造肉”或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未来会有更多非传统食物
对于一些关注养生或注重营养的人来说,螺旋藻并非一个陌生的名字。这种蓝绿色的藻类因有保健功能而闻名,我们常常在一些保健食品中见到它的名字。然而,要让类似螺旋藻的藻类搬上普通人的餐桌,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其中最大的障碍是,我们目前还无法以较低的成本来养殖大量的可食用藻类。而对于黏糊糊的其他普通藻类来说,最大的价值或许在于制成养殖鱼类的饲料,毕竟我们并不拒绝吃鱼。
或许,未来的食物根本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食物,而是一种更有效、成本也更低的营养补充方式。比如,用大豆蛋白、海藻油以及用甜菜与矿物质合成的糖类替代物制成的营养液,喝上一罐就可以满足人们吃一餐的营养需要。“我认为人类并不需要食物,只是需要食物中的营养成分。”营养学家瑞尼哈特在接受美国有线新闻网采访时表示,“如果我只食用身体所需的物质,情况会怎样?能否让我保持健康呢?还是说,我们需要传统食物中的其他成分?或许未来会给我们一个答案。”
文汇报记者 陆益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