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语言和文化的关系,犹如一张纸的正反面,无法割裂。
在上海,一条对外信息服务热线、一家动漫出版传媒公司和一个国家级的艺术节平台,正通过语言与文化这两大要素,不遗余力地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传播好中国声音,将更多的中国故事讲给世界听。
艺术表达,兼具共同性与差异性
用艺术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有自己的心得。
三年前,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委约作曲家谭盾创作了微电影交响乐史诗《女书》,其主题是演绎世界现存的唯一女性文字,湖南永州的江永女书。三年后,这部作品已经登上了澳大利亚艺术节、智利圣地亚哥“千禧年”艺术节开幕演出、芬兰赫尔辛基艺术节的舞台,还将于2018年赴捷克“布拉格之春”艺术节演出。
舞蹈家杨丽萍的新创舞剧《十面埋伏》、导演田沁鑫的话剧作品《青蛇》,同样继在艺术节平台亮相后成功走向世界,受到各地观众尤其是年轻人的热烈追捧。“艺术节一直努力让国内优秀创作人在艺术节的平台上聚集,找到中国最优秀的作品。”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总裁王隽介绍。
经过多年的积累与运作,艺术节已经成为国际演艺机构与国际艺术节发现、挑选并把中国原创优秀舞台作品带到世界各国的重要码头。曾有一位来自英国某艺术节的艺术总监感慨,“我在上海遇见的英国艺术大佬们,比在英国一年见的还要多。”每年,艺术节交易会期间能达成100多项国内文艺作品“走出去”意向。
艺术节特别鼓励并支持青年人用独特的创意和负责任的理性思考,进行务实创作与表演。“这是使‘中国故事’具有世界性与当代性的重要途径。”王隽认为。
2015年初,应美国亚洲协会和线圈艺术节的邀请,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组织了多媒体音乐剧场《意镜》等多部委约青年艺术家创作的作品赴美推介,当代中国年轻人的气息,让见多识广的国际艺术大佬们耳目一新。亚洲协会全球演艺总监库珀女士感慨,“让这里的观众更多了解中国,呈现今日中国面貌,是一个很重要的想法。”
文化交流,探索沟通无障碍
韩国姑娘姜柰,刚刚获得上海对外信息服务热线2015年11月的最佳服务录音奖。在这条热线的办公室里,听不到一句汉语。
由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外事办公室主办,上海报业集团承办的962288上海对外信息服务热线启动运营于2006年,是中国大陆首条7×24小时服务的多语种国际口岸公益服务热线,目前在线服务的语种包括英、德、俄、法、阿拉伯、意大利语等15种。
来电求助的外籍人士遍布五大洲91个国家,求助内容无所不包。上海对外信息服务热线主任乐迪笑着说,“要吃火锅了,我们要在电话这头给服务员当翻译。即使你拿来的外语证书再高,但‘冻豆腐’‘羊肉卷’都不会说,我们是不招的。”
建立这条热线,旨在积极改善上海国际交往交流的“软环境”,借助公众语音服务平台,逐步达到外籍人士在上海工作、生活、学习“语言交流无障碍”的目的。运营9年半来,已累计实现服务180万话次,日均约550话次。
生动直观,用亲切的方式拥抱读者
厚重、灿烂、隽永的中华传统文化,如何借由一种生动、直观、亲切的方式拥抱读者,尤其是海外读者,一直是中国文化界深思的问题。
2012年底,在上海市政府新闻办的组织下,以上海为平台,积极争取山东、河南新闻办,上海报业集团和诸子故里的协力,上海城市动漫出版传媒有限公司策划了一套契合“读图时代”特点的“诸子百家国风画传”丛书。
“我们今天看中国,不仅仅是要站在中国看中国,而且要站在全球看中国。”上海城市动漫出版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军回忆,“我们找来近百名外国人进行调研,请他们挑选出自己最喜欢的绘画类型,发现他们最喜欢的,还是兼具中国风的绘画。于是,我们将这种图画干脆命名为‘国风画’。”
“诸子百家国风画传”已成功出版了《孔子画传》《孟子画传》《庄子画传》,《老子画传》《墨子画传》《孙子画传》将在春节前全部出版。该丛书以中国风浓郁、中国味十足的国画,借由擅长讲述故事、描摹人物的连环画手法,让诸子百家形象丰润、故事感人。这套被业界专家评价“充满了思想美、故事美、人性美、艺术美”的“诸子百家国风画传”丛书,已成功展开版权输出,法文版按计划将于猴年春节后出版面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