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鹤
作为一位土生土长的东北人,在刚到以色列的时候我对这个国家的第一印象特别好。以色列人心直口快、简单粗暴,能用几个字表达清楚的意思,绝对不会拐弯抹角,折腾出一句话来说完。在这里讲话不需要修辞粉饰,大家也少有玻璃心。因为简单粗暴,所以也省了揣摩他人心思的时间和精力,是朋友还是不待见你的人,一目了然。从这一点来看,这和我从小长大的环境很相似。因此每每遇到“为什么来以色列”的问题,我都会说:“以色列和我的老家很像,我在这里生活得很舒服。”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觉除了在重视教育、重视家庭、保持传统文化与节日方面中国人和以色列人有很多相似之处外,其实二者之间的文化和思维差异很大,特别体现在生活和工作态度上。以色列新闻网站Ynet的专栏记者泰勒·瑞沙夫曾经这样形容中国和以色列的文化差异:中国人几千年以来是以农耕文化为基础的,凡事讲究未雨绸缪、团结协作,那么大的水稻田,如果一个村子的人不好好分工、各司其职,那么难保天灾人祸导致颗粒无收。而犹太人祖上从事的是畜牧业,拎着一根棍子,一位牧羊人就可以带着羊群逐着水草在旷野上游荡,中间出了什么岔子都要自己分析解决,懂得随机应变。一个是勤于规划、分工协作的文化,一个是独立创新、灵活机动的文化,差别显而易见。
对于从小在国内接受教育、一直绷着一根弦准备对付动辄与几十上百万人竞争的压力的我来说,有时候还真是不习惯以色列人的思维习惯和做事情的方式。在我来看,在干一件大事之前都要准备几个备选方案,保证万无一失。如果是非常重要的会议活动,更是要提前几天就预演操练,保证一切流畅完美。然而放在以色列,经常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还没发生的事情你担心干嘛,等事情真的发生、问题真的出现了,再想解决办法也不迟。
可是当真的遇到了突发情况,我的以色列同事貌似也很少有如临大敌之感,更不用说平时工作和生活中鸡毛蒜皮的小琐事,完全没必要纠结。估计是在高中毕业之后的义务兵役期间,这些打打闹闹、天真浪漫的少年们已经经历了心理和体力上的双重高压,有些经历了生离死别、亲眼目睹甚至亲手结束过生命。对他们来说,义务兵役就像一个心智加速器和人格孵化器,再大的事情都得解决,再难的人生都得面对。比起个人的生命和国家的存亡,生活中的那些琐事就显得如此无所谓。青山还在,就不需要担心没柴烧。
过去的十年中,我总是在试图规划自己的人生。高中时就开始规划大学,大学时规划毕业之后的打算,似乎如果手头没有一个看起来可行的五年计划、没有按部就班执行的年度目标,就要一事无成、逆水行舟了。而到了以色列,不要说个人,似乎以色列整个国家都无法搞出一个五年计划来。2013年大选产生的政府,还没坚持两年就解散了,2015年3月中旬重新大选,所有部长都重新洗牌。为了重要的商务会议筹备了好久,可是一旦发生区域冲突,军队的预备役征召令一下达,还是要背上行囊去前线,不管你是打工仔还是董事长。去年我和以色列丈夫去香港旅游,过了一个星期几乎没怎么上网的日子。可是每当有WiFi的时候,他都会立刻查查以色列的新闻网站,美其名曰:看看以色列还在不在。虽然这里面显然有搞笑的成分,但是却无法掩饰以色列人的隐忧。
在这个充满牧羊人的神奇国度里生活,没有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释然,没有点及时行乐、放浪形骸的洒脱,还真是件麻烦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