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见习记者 陆纾文
今年,由英国权威饮食杂志《餐厅》所评选的“全球50家最佳餐厅”中,亚洲地区只占了九席,引来不少美食家的质疑。无论是这份被誉为“饮食界奥斯卡”的殊荣,还是让世界名厨愿为之折腰的《米其林红色宝典》“一颗星”,亚洲餐饮业常常因为就餐环境和服务细节与它们擦肩而过。
不过,在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看来,正宗的美食并不局限于高档餐厅,而同样隐藏在后街咖啡馆与夜市大排档中。
带着对亚洲美食的向往和热情,CNN旅行专栏团队向亚洲多国名厨和美食家讨教,将2015年亚洲饮食潮流盘点如下:
绿茶之环球旅行
欧美国家的“米其林星级餐厅”,其菜单上的“必点”菜品却是源自亚洲美食,这样的事情并不罕见。骨汤的灵感来自日本拉面,匹萨的前身或许是中国馅饼……不过,或许没有哪样原材料比绿茶更具“东亚特色”。
龙井虾仁和茶香鸡早已是杭帮菜中的典型,如今,茶已成为风靡全球的美食原料。从开胃小菜和饭后甜点,西方大厨们对茶叶的应用让原产地的“大菜师傅”也不禁拍案叫绝:例如在炭火中撒上绿茶,使肉的肥美与茶的芬芳相得益彰;或是给丰腴的鹅肝配上清澈茶汤制成的果冻,为醉心法式大餐的食客消去多余的腻味。
当然,与开胃菜和正餐的别出心裁相比,甜点中的绿茶元素已不再稀奇。如今,绿茶饼干和抹茶慕斯蛋糕几乎遍布全球任何一个大城市的咖啡厅。
点评:能够广泛地应用于各地菜系,却永远不失浓浓的亚洲风情——这正是绿茶荣登榜首的原因。
牡蛎之文艺复兴
如果要找寻一种食物原材料,它在人类饮食史上有着悠久传统,如今却因烹饪方法的改变而迸发新的光彩,则非牡蛎莫属。
牡蛎,早被中国人熟知,这种有着丑陋外表却能产出华美珍珠的贝壳生物,早在公元前即为人类养殖以供食用。
对其饮食文化稍加留意便不难发现,向来以“刺身”的身份同柠檬汁一同登场的牡蛎,如今正经历炉火的淬炼。风靡香港的TheWalrus餐厅,为食客们供应超过20种以熟牡蛎为原材料的菜品。如“凯撒之霜”,是一款以熟牡蛎肉、面包丁、干酪、生菜并配以凯撒酱制成的沙拉。又如“奥帕伦帕”,将碳烤后的三文鱼和牡蛎点缀在血橙冰沙上,为食客呈现冰火两重天的碰撞。
点评:有着古老的美食招牌,浴火重生的牡蛎见证了一次饮食界的文艺复兴,正日渐被世人普遍接受。
泡菜之灰姑娘的故事
令人食欲大开的优秀菜品,大抵是色香味俱全的。为了让牛肉拥有更鲜嫩的口感,腌制过程中加入小苏打粉已经是见怪不怪的招数。而为了让菜肴具备更亮丽的色泽,在上桌前淋上一勺热油同样是厨师的必备工序。然而,随着中产阶级对健康饮食的关注不断提高,以谷物和蔬菜为原材料、使用健康方式烹饪而成的菜肴正逐渐赢得一席之地。
泡菜有一个古老的名字——葅,正可谓“菜如其名”,它们的卖相实在难同美食联系到一起。制作泡菜的门槛很低,只要是纤维丰富的蔬菜或水果,如卷心菜、大白菜、红萝卜、白萝卜等,都可以用作泡菜的原材料,廉价是它们的共同特性。
世界各地都有泡菜的影子,风味也因做法不同而有异,其中涪陵榨菜、法国酸黄瓜、德国甜酸甘蓝名列三甲,不过,如今风靡全球的当属韩国制造。
泡菜究竟健康与否,众说纷纭。一些观点认为,泡菜中含有大量亚硝酸盐,有致癌的作用。但同样不容忽视的是,已制妥的泡菜含有丰富的乳酸菌,可有助消化。
点评:与其他腌制类菜品相比,泡菜靠乳酸菌发酵而非盐的渗透压来抑制腐败微生物,其食盐含量仅为2-4%,从一定程度上说倒也是一种低盐健康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