澜沧江-湄公河被誉为“黄金水道”。今天,澜沧江-湄公河合作首次外长会在云南西双版纳州举行,宣布成立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这是流域沿线六国共同参与和主导的综合性合作机制,具有里程碑意义。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升级将成为“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亮点和重要一环。
新机制成立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可谓是“应运而生”。第一,具有迫切性和必要性。流域内的中国云南和广西、缅甸、泰国(主要是北部、东北部)、越南、老挝、柬埔寨等国家或其局部地区,都是贫困地带。在世界经济低迷的情况下,流域六国形成共识,亟需建立六国全部参与、自己主导运作与规划项目、重视综合发展、解决区域内诸多共性问题的新机制,打造新经济增长极,改变东盟新老成员经济发展失衡局面,助力东盟经济共同体建设。
第二,合作具有明显的相互需求和良好基础。“一河连六国,六国共饮一江水”。自古至今,流域内六国的地理、人文、经贸联系紧密,关系总体良好。尽管有些国家间的关系存在一些小问题,但不影响总体合作,六国间对彼此的发展需求很大。当前,湄公河流域国家是中国打造亚洲命运共同体以及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合作伙伴与“先行先试”区。而对于澜沧江-湄公河下游五国而言,它们在东盟自贸区和经济共同体框架下的经贸合作非常密切,而且,中国是泰国、缅甸、越南等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是缅甸、老挝最大的外资来源国,有望成为泰国今年吸引外资的最大增量国,是缅甸、柬埔寨、老挝的重要援助国。中国与东盟陆上互联互通的核心地区是这五国,并与这些国家在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地区共同打造南北经济走廊。
笔者10月中旬有幸参加了外交部组织的赴澜沧江-湄公河下游五国进行机制宣介和听取建议的专家媒体代表团。下游国家的官员、学者、媒体及当地中企欢迎新机制成立,对其发展充满期望。泰国法政大学、国家研究院的学者希望机制尽快产生实效。缅甸外交部由其最重要的部门——政治司来负责协调和参与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越南、柬埔寨、老挝的多位专家都表示,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有助于促进该地区的稳定和发展,提议建立六国智库平台,充分发挥专家学者的智囊作用。
下游国家专家也提出了一些关切和建议。第一,有人对新机制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机制等其他机制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的关系不清楚,有人担心不同机制间的关系不好处理,等等。交流团对这些疑问进行了解释,即“新机制是中国-东盟10+1框架下的合作机制,是‘一带一路’倡议在本地区的具体体现,将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是开放的机制,与现有机制相互补充,相互协调合作,共同推动地区发展”。第二,大多数人都比较关心合作资金从哪里来,因为资金是机制运转的重要保障。他们提到,是否有必要成立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专项基金,新机制是否可以利用中国-东盟投资合作基金、丝路基金、亚投行贷款、中国政府提供的“两优贷款”等资金。第三,希望加快六国间通关与物流的便利化。流域国家诸多边境口岸的道桥基础设施较差,没有做到六国的通过手续一致或者相互认可彼此的通关手续,通过跨境口岸的货车经常要在口岸卸货,重新装上对象国的货车运输,或者即便进入他国境内,外国货车的行驶范围也不大,限制了物流效率,增加了成本。第四,大多数学者认为,统筹开发利用澜沧江-湄公河的水资源问题是新机制合作的重要议题之一,赞赏上下游国家持续开展该河水文信息的共享工作,建议成立澜沧江-湄公河水资源利用的专家委员会,对综合利用该河水资源进行总体规划和科学设计,避免各自为政带来的相互猜疑和矛盾,并进行航道疏浚、河岸护理工作。缅甸、泰国等国专家则希望中方帮助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国家治理旱涝灾害。
新机制意味着更多合作机会和更好发展前景,诸多利益攸关方需要协调运作,合作共赢,推动建立共同繁荣的命运共同体。
文/宋清润(作者系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南亚东南亚及大洋洲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宋均营老师为本文提供了部分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