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校长许宁生: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要有中国特色,那就是承担着更大的社会使命。不仅仅是对接国家重大需求,更要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国家战略前沿和区域发展前沿谋大事、干大事。
■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姜斯宪:建设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要立足中国国情,核心功能要服务中国的需求,发展模式要体现中国智慧,可比指标要达到世界一流。
■同济大学校长裴钢: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不能千校一面,搞成一个模式,要有多元化的世界一流学科、世界一流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童世骏:动态评估、分类推进等系列新举措,将极大地激活高校改革的动力和发展的活力。有利于突破高校已有的“身份”限制,鼓励公平竞争,更好地以作为求地位。
打造高等教育强国,中国第一次吹响了“冲锋号”。昨天,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提出将进行一系列的改革,通过一流学科的建设带动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
高教界专家普遍认为,中国跃居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有了发展高等教育的坚实基础,因此《方案》的出台,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自信的充分表现。遵循高等教育的办学规律,借鉴世界一流大学的成功办学经验,今后若干年,我们将步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的关键时期。
整合资源,推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
《方案》第一次明确了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时间表,并且从2016年开始,5年为一个周期,将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计划纳入国家总体发展规划之中,这在大学校长们和众多教育界学者看来,是从国家战略层面回应了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一些重要问题。
我国1993年提出“211”工程,初衷是为了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的建设工程。1998年设立“985”工程,近年又设立“2011计划”,包括“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和“特色重点学科项目”等,无一不是希望助力中国大学走上世界一流之路。与国家层面的各类工程、计划对接,全国的不少高校也各自制定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时间表。
《方案》提出,虽然我国有一批重点高校和重点学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带动了我国高等教育整体水平的提升,但是,重点建设也存在身份固化、竞争缺失、重复交叉等问题,迫切需要加强资源整合,创新实施方式。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昨天在解读《方案》时介绍,这一方案的出台,是为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坚持“以一流为目标、以学科为基础、以绩效为杠杆、以改革为动力”的基本原则。高校要根据自身实际,合理选择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路径、科学规划。比如,拥有多个国内领先、国际前沿高水平学科的大学,全面建设进入世界一流大学行列或前列;拥有若干国内前列、国际同类院校中居于优势地位的高水平学科的大学,通过学科建设带动学校进入世界同类高校前列;拥有某一高水平学科的大学,通过建设进入该学科的世界行列或前列。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需要坚持中国特色
中国的大学承担着更多的社会责任和使命,因此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也必须要有中国自己的特色。在中科院院士、复旦大学校长许宁生看来,《方案》的一大亮点是进一步明确了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发展之路,体现了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道路自信。
许宁生说:“大学的使命不仅仅是对接国家重大需求,更是要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中国大学在国家战略前沿和区域发展前沿谋大事、干大事,推进理论创新,构建中国特色的概念、范式、理论框架和话语体系。努力实现核心技术突破,促进可持续发展。”
“大学的发展,都有自身内在的逻辑。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除了要具有世界一流大学的共同特征以外,还要有中国自己的特色。”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姜斯宪认为,建设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要立足中国国情,核心功能要服务中国的需求,发展模式要体现中国智慧,可比指标要达到世界一流。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方案》中提出了要建立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评价和学术标准体系等,体现了国家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自信心。
动态评估、动态调整支持推动大学特色发展
在不少校长看来,《方案》的另一大亮点在于,明确了高校差别化发展导向,既适度发展综合性大学,也支持鼓励发展小而精、有专业特色的学校,实行分类推进。
《方案》明确提出将改革财政支持方式,更加突出绩效导向,并且还将重点向办学水平高、特色鲜明的学校倾斜,并且在相对稳定支持的基础上,对大学进行动态调整支持。这将有助于学校的特色发展之路,改变了过去学校为了争取更多的资源而一味追求大而全、大学追求建综合性大学、学院以升格大学为“终生目标”的发展方式。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童世骏认为,“动态评估”除了能够切实“扶优扶强扶特”外,还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突破高校已有的“身份”限制,鼓励公平竞争,更好地以作为求地位。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不能千校一面,搞成一个模式。”同济大学校长裴钢认为,不同的学校要立足自身的办学传统和特色,发挥各自的学科优势,结合各校在国家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肩负的责任,建设多元化的世界一流学科、世界一流大学。大学区别于其它研究机构的本质特征在于,大学的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因此,一流大学必须把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作为根本任务,培养的学生既要掌握一流的学识和本领,又具有能干事、愿干事并能干成事的特质,同时还要有服务人类、服务国家和社会的强烈责任感。
文汇报首席记者 姜澎 樊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