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是正规学校教育的最集中体现,也是学生接受教育的最主要载体。学校教育的理想彼岸,是由课程的方舟而达到的。这是教育启迪学生从“无知”到“有知”再到“慧知”的“桥梁”。
起步于改革开放年代的上海市嘉定区实验小学,一直以课程改革的“进行式”,不断完善课程的“完美化”,2009年学校提出了“创造适合孩子快乐学习的数字生活”的办学理念,之后结合学校1999年提出的“吸引教育”,提出“让每一个孩子在这里自由呼吸,让每一个教师在这里诗意栖居”的办学理念,并据此提出了“享受教育”之学校哲学,进而确定课程理念为“把快乐的触角伸向每一个神奇的角落”。
课程与培养目标“对接”,学校将“优雅而有气质,乐学而有智慧,明敏而有情趣的儿童,致力培养具有记忆力、理解力、思考力、行动力的聪明、有情趣之人”的培养目标,融入课程改革的全过程。为了实现培养目标,学校把“优雅而有气质,乐学而有智慧,明敏而有情趣”这三个培养目标进行细化,形成低中高的课程。
课程设置与课程目标“匹配”,学校将“用技术高效学习,有方式陶冶性情”作为课程目标的要素,致力培养学生三个力:适应力、创造力、幸福力,并具体为言语信息能力、数理逻辑能力、探究实践能力、创新质疑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审美鉴赏能力。
根据这种“对接”与“匹配”,学校将课程结构确定为“六个触角”,结合学校课程资源情况,对课程的内容体系进行系统构建:语言触角,创意触角、运动触角、思维触角、情绪触角、数字触角。
“把快乐的触角伸向每一个神奇的角落”,让课程产生角落的神奇和触角的快乐。这样的课程改革正迸发强大的正能量,引发强烈的共鸣,产生强实的吸引力。
学校课程哲学:为“小触角课程”实施奠基
学校的课程改革,源自于地域文化的牵动,起源于学校信息技术的驱动,来自于对课程的教育哲学思考的带动。
“地域文化”滋润
学校地处江南历史文化名城嘉定,拥有丰富的在地文化资源。嘉定区水秀地灵,名胜颇多,竹刻、黄草编织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还有诸多历史名人。嘉定所特有的汽车产业也是不可多得的课程资源。学校硬件设施完备,有一支有专业追求的教师队伍。自2007年7月起,学校开展数字化学习变革实践与研究,走出了一条朴素而实用的变革之路,确立了“创造适合孩子快乐学习的数字生活”的办学理念,进而提出了“享受教育”的理念。
丰富的在地资源,先进的硬件、软件资源以及明确的办学理念使得学校课程具有了内部的发展动力和强烈的地域文化特色,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学校课程改革,与学校倡导的教育哲学“享受教育”密切相关。学校的办学宗旨是:发现每一位教师,成就每一个孩子。根据学校多年的办学经验,结合学校历史上所提出的“吸引教育”理念,提出“让每一个孩子在这里自由呼吸,让每一个教师在这里诗意栖居”这一核心办学理念,并将其概括为 “享受教育”之学校教育哲学。
“享受教育”催化
校长花洁认为,“享受教育”是一种以奉献为快乐、以创新为追求、以课程为载体、以多元文化为底蕴、以人的核心素养提升为目标、以制度为保障的现代学校教育样态。从宏观上来说,享受教育是东西方教育思想的精髓。享受教育就是把教育当成生命个体存在的一种方式。享受教育就是尊重生命,享受生命。从中观上看,享受教育是一种特色办学的方法论。寻找“自由向上”的道德力量,学校德育所能提供的,便是遵循儿童成长的规律,保证每一个孩子发展自己潜能的自由。通过生命化、生活化、生态化的德育工作,让孩子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灵体验生活,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生活,用自己的情感热爱生活,能动地发展自己的情感、态度、品德、知识和能力。优化配置学校教育资源,营造和谐的人文生态校园,不断优化校园文化设施,让师生在环境中体验受教育的幸福快乐享受。给师生一种优雅的文化享受,过诗意栖居的专业生活。从微观上认识,享受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学策略与方法。它为学生创设一种适宜的学习环境,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它更重视师生之间情感的传递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而不是一味灌输知识。
“快乐体验”交融
依据“享受教育”这一学校教育哲学,学校“小触角课程”的开设,旨在把快乐的触角伸向每一个神奇的角落。其中的寓义是:一是课程是一种生命情愫。以课程为载体,丰富学生知识和经验的累积,促进自己生命的增长。在此过程中,学生习得的信息,培养的能力,编辑成学生自己的生命情愫,促进他们的可持续发展。二是课程是一种文化相遇。课程对孩子的影响也不是单线的和统一的。孩子在同一门课程的熏陶下获得的发展是不一样的。这种成长是课程文化和孩子的已有认知相遇、相知和相融的效应。三是课程是一种精神之旅。课程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内在召唤,这种召唤带给周围人们的是一种温柔的冲撞;它使得处在教育情境中的每一个人都会无比真诚地谛听来自生命最本真的悸动和低语,教育过程真正成为一个没有耳提面命的疲惫、温暖而百感交集的精神之旅,在日渐清晰的人生目标的探寻中,心灵变得纯净、充实、澄明和温润。小触角课程建立在学生的兴趣基础上,关注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成长需要和学习特点,注重课程类型的多样化和体验的深刻性,通过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为学生提供品德形成与人格发展、潜能开发与认知发展、身体与心理发展、艺术审美等方面的学习经历,使其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感受文化的无限魅力。四是课程是一种复杂联结。学校课程应致力于消解课程领域的种种对立现象,恢复课程的联结性。这种联结包括线性思维和直觉认知之间的联结、身心之间的联结、知识领域之间的联结、个人与社区之间的联结、人类与地球之间的联结、自我与本性的联结。“小触角课程”不是教师带入教室的预先设定的计划,课程在教师、学生和世界的交互作用中显现。
社会与学生发展之需:成“小触角课程”设置导向
学校课程结构,从现代社会的需求和学生自主发展的需求二个维度着眼,致力于在学业基础上做扎实,在全面发展上求平衡,横向联系,纵向延伸,循序渐进,体现了课程的现实价值与长远意义。
据此,学校建立了“小触角课程”结构,分为“语言触角”、“创意触角”、“运动触角”、“思维触角”、“情绪触角”、“数字触角”,以学生适应未来社会为轴,以基本素养为指向,以建立丰富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提升为目的,体现文化的传承、文明的传递、知识的传授、能力的传导,体现了小学教育基础性、全面性、平衡性和人文性的特点。
“语言触角”课程
“语言触角”课程,基本课程为语文、英语,特色课程为绘本阅读、HappyEnglish,旨在母语和外语的学习中,培养最初的语感,了解语言的品格与习性,获得基本的表达力。如,绘本阅读,孩子在文学知识和精彩图片的耳濡目染下,通过对图画的串联和对抽象文字符号的学习,想象力和观察力得以提升,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和创造潜能。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能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
“创意触角”课程
“创意触角”课程,基本课程为音乐、美术、劳动技术,特色课程为戏剧表演、手风琴、艺术形体、歌唱表演、瑜伽、中式料理、收纳与整理、十字绣、中式盘扣、串珠、种植、旅游探秘等,旨在艺术的熏陶中,动手创享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如,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再如,美术课程中结合教师专长,依据学科课程标准,开发了“纸的可能、童心绘本、趣味水墨、快乐陶艺”等课程,融绘画、雕塑、工艺、设计、欣赏等学习主题,培养学生的观察与感知能力、创意与表现能力、欣赏与评述能力等。
“运动触角”课程
“运动触角”课程,基本课程为“体育与健身”,特色课程为一年级棒垒球、二年级足球、三年级高尔夫、四年级击剑、五年级游泳,旨在培养学生热爱体育运动的意识与习惯,坚持参加体育锻炼活动。增强自身的身体素质,增强自己的运动能力,并逐步养成良好的锻炼的好习惯。在各种体育活动中能够掌握一至两项运动技能。学校在每个年级专项的设置上,充分考虑三大核心要素:面向全体学生;服务学生健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关注项目的趣味性与时代性,选择海派、对学生的发展有用,学生喜欢的项目;关注健身性与教育性,利于实现体育教学目标;关注适应性与生活性,经过加工和修改,符合学生身心特点。
“思维触角”课程
“思维触角”课程,基本课程为数学、自然,特色课程为“思维实验室”,旨在培养学生最初的思维形态和趋向多向思维的方法。如,学校为四五年级学生购置27种益智教学具,内容涉及数学中的几何学、数论、图论、统计学等多门学科知识,通过孩子们一起游戏,挑战惯性思维,培养逆向思维;培养观察与判断能力、逻辑与推理能力、组织与协调能力。在遵守规则,不断克服自身弱点的过程中,锻炼承受挫折与失败的能力,逐步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再如,在自然学习中,融入“纸电路、导电面团、Iknow、水培”等专题研究内容,引导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
“情绪触角”课程
“情绪触角”课程,基本课程为心理,特色课程为“卡内基”,旨在培养学生了解自己,理解他人,善识社会。学校请来卡内基专业培训机构,针对三到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度身定制课程内容。如三年级是学生形成自信心的关键期,他们在接受别人的评价中能发现自身的价值,产生兴奋感、自豪感、对自己充满信心。他们喜欢与伙伴共同游戏、学习,但由于生活经验不足,自我调节能力较差,容易激动,情绪变化较大,并且表露在外。与父母在一起时间多、交流多的孩子,在学业成绩、能力素质和品德发展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明显优于与父母在一起时间少的孩子。基于前期的深入调研,制定三年级学生课程大纲:1、了解更好的自己;2、开启好人缘;3、尝试情绪的影响力;4、愉快合作;5、懂得感恩。通过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自信和沟通能力,提升未来成功的机率。
“数字触角”课程
“数字触角”课程,基本课程为语文、数学、英语、信息科技,特色课程为“scratch趣味编程”,旨在让学生通过动手与动脑相结合的体验,初步掌握应用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结合生活与学习实际,理解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开始形成健康应用信息技术的习惯,感受信息技术基本的思想方法。
学校对小触角特色课程按照年级水平进行设置,目前多达30多门,体现分层教育和选择性。
学生课程评价为“小触角课程”推进助力
课程评价是课程实施的“中介”,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校课程的管理反映在对学生过程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的科学与规范,丰富评价的方式方法有效地保障学生的个性发展,既要注重终结性评价,更要关注过程性评价,真正发挥评价引领的积极作用,保护、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生学习评价6维度
学校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体现具体的目标,多元的方式,同时把评价体系和激励、奖励机制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有效的实现评价的目的,提高课堂效益,促进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学校制订的《学生课堂学习多维评价表》,从“认真”、“积极”、“自信”、“善于与他人合作”、“思维的条理性”、“思维的创造性”的维度,分成“A、B、C”三个等级,进行个人、同学、教师不同主体的评价,以实现评价的真实性。
教师课程实施评价4等第
教学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方面及其相互关系构成的,其中教师的教对学生的学有教育、导向、激励、示范等作用。而教师的教又受到其评价体系的制约和影响。评价体系是教师教的方向标和测量仪,因此,如何评价教师的教,不仅关系到教师的教学行为,也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状况及结果。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有效地指导和评价教师的教,从而提升教师的课程实施素养,改进课程品质。
学校从“教学准备”、“教学设计”、“活动内容的组织”、“教学方法、手段的选择”、“教学组织”、“课堂气氛”、“教学效果”的维度,分成“A、B、C、D”四个等级,进行自评和他评。
课堂新景 一张“颠覆性”的课程表
高尔夫、击剑、艺术形体、陶艺、趣味水墨……丰富多彩,而又寓意深远的课程出现在新学期的课程表上,让学生惊喜,使家长惊讶。拿到孩子新学期的课程表,家长胡佳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因为这打破了她原有的概念和想象。
从2015年9月1日起,嘉定区实验小学率先大刀阔斧实施课程改革:每天上午安排语文课、数学课、外语课,下午则是开设体育、艺术、科技为主的“特色课”。
9月7日,一场击剑课正在学校操场上举行,孩子们头带护具人手一把“宝剑”,盯着教练的动作有模有样地比划着。“下午的时间要让给蕴含体育、艺术、科技元素的‘特色课’”,对于酝酿已久的课程改革,校长花洁显得果断而坚决。教育在向全面育人转向,花洁坦言:此次课程改革就是希望用特色课程培养孩子的适应力、创造力和幸福力,使之现在能更有品质地学习,未来能更有品质地生活。
课程改革后,这张崭新的课程表“脱胎换骨”,学生每天下午都将在艺术、生活、交际、运动、自然科学5大领域的十余门特色课程中浸润。以运动课程为例,除了足球、篮球等“大路货”,学生们将在不同年级,分别接受棒垒球、高尔夫、击剑、游泳等课程教学;而在生活课程方面,校方则精心安排了中式料理、盘扣制作等特色内容;艺术方面聘请上海市手风琴协会的教师上手风琴课;交际课程与专业机构合作,注重阅读与沟通。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校方还为三年级学生开设了Scratch课程,以训练学生的编程思维和设计思维能力。“教育面向未来,我们所有的课程调整都是为了培养孩子‘用技术高效学习,有方式陶冶性情’,学校还将与企业合作,为有想法、有热情、有项目的学生提供资金、人脉、技术、法律、路演等的全方位帮助,让他们的创意走向社会。”花洁透露,不排除未来将开设部分财商课程,让学生们通过更为丰富的课程,提高其对未来社会的适应能力,提升创造力与幸福力。
“这样的调整,会不会影响孩子的正常学习?”面对该项带有“颠覆性”的课程改革,一部分家长存有疑虑。对此,花洁表示课改后的所有的课时数、课程内容等完全符合《上海市中小学2015学年度课程计划》要求,且特色课程的落脚点依然是课程标准,校方仍将严格实施教学计划。
此外,为保证课改质量,学校还专门请来专家对课程设置反复论证。以运动课程为例,校方起初设想提供击剑、高尔夫等8个项目供每个年级学生凭喜好自由选择。但专家表示,该种设置不符合小学生兴趣热点多变的特点,于是校方改用分年级、分科目授课,待学生在体验过全部体育项目后,才让其在5年级时自由选择课程内容。“每天下午的课类似‘快乐活动日’,但并不意味着每天下午都是无谓地玩。我们提倡的是学生以游戏化的方式学习,但并不是简单地玩游戏。学校不是培训机构,我们要做的就是用更专业的教育,让每个孩子更有品质地学习和更有品质地生活。”花洁笑着说。
心语 让学生喜欢的课程具有“触角”效应
■花洁
对学校而言,课程是生命。而课程的重要性已为大家所认识,因此,课程建设成为新一轮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
课程,是学校给学生的基本营养,有什么样的办学思想和课程理念,就会有什么样的课程。在课程上,我们一直表现出极大的敬畏,因为她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不过,敬畏并不等于畏缩而止步不前。近年来,学校根据办学思想,提出了“把快乐的触角伸向每一个神奇的角落”课程理念,并大刀阔斧进行了课程改革,今年秋季开学实施的一张新的课程表,基本体现了我们对新课程的思考。
如果有人问:现在的课程设置和传统课程设置有什么不同?我以为,现在的课程适应学生、设计学习经历、着眼终身发展,越来越关注人的发展,发现每一位教师,成就每一个孩子。更专业的教育,让孩子更有品质地学习和更有品质地生活,使课程适应并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具体来说,不同一:在上海市课程计划统一框架下,设置多样化、具有选择性的课程;不同二:对现有课程内容进行更新,将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经验有机结合,为未来职业发展奠基;不同三:适应时代需求,加强技术教育(包括编程技术、设计技术、沟通交流技术等);不同四:增设专项与专题研究,如专题——一年级:纸电路;二年级:导电面团;三年级:scratch;四年级:Iknow;五年级:水培。专项,体育——一年级:棒垒球;二年级:足球;三年级:高尔夫;四年级:击剑;五年级:游泳。
事实将会不断证明,“小触角课程”,能以小见大,以触显能,以角呈效。让学生喜欢的课程具有“触角”效应,“触”时代社会之需,长学生发展之“角”,“课”现代发展之术,“程”优质教育之灵。这样的话,学生在学校的生活就是一段快乐的人生成长旅程。
(作者为特级校长、上海市嘉定区实验小学校长)
案例一角 体育课程出新意,妙安排
学校体育课程设置与课时安排严格按照上海市课程计划,在不增加周标准课时数和周教学时间总量的前提下,基于学生发展,根据课程实施的需要,合理规划与设计课程整合方案,开齐开好基础型课程和拓展型课程,科学、灵活安排课时。
体育与健身周课时由3节增至4节,其中1节与体育活动课联动,构成一节70分钟的大课,即每周的体育教学用时由小课(35分钟)+小课(35分钟)+大课(70分钟)构成,即1+1+2,合计4节;学年总课时为:102+34=136节。
每周四节体育课:第一节主要上基本内容Ⅰ中的内容;第二节上基本内容Ⅰ和基本内容Ⅱ中的内容;第三节大课则上校本特色课程——一年级棒垒球、二年级足球、三年级高尔夫、四年级击剑、五年级游泳,以及基本内容Ⅰ中的内容,70分钟的大课使技能学习有了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