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顾一琼
地处徐汇滨江板块的龙华街道,是一个“老”社区。户籍人口5.3万,其中60周岁以上老年人约占32%,且老年人口平均每年增加6.2%。老年人,最害怕的就是“跌倒”及由此引发的连锁反应。2013年初,龙华街道在全市率先启动老年人防跌倒干预工作,制定了《老年人防跌倒干预三年工作计划》,探索建立适合本社区的“不倒翁工程”。
“不倒翁工程”实施以来,诞生了一套防跌倒干预机制、一支防跌倒志愿者队伍、一套防跌倒平衡体操、一本防跌倒指导手册、一首防跌倒口诀。防跌倒实现了常态化:50-70岁健康老人中,学习了防跌倒平衡体操的已有2100余人;腿脚不便的老人中,平均每月有720余人次使用街道提供的各类防跌倒器具和服务;已有3300余人主动接受了防跌倒志愿者居家环境安全指导。
“幸福不倒翁”成了龙华街道老人引以自傲的称呼。
每年有近三成老人跌倒
龙华街道曾开展的一项老年人需求调研显示:每年约有32%的老年人发生一次或多次跌倒,80岁以上老年人跌倒的年发生率高达46%。跌倒的发生,不仅给老年人带来身心伤害,更给家庭带来极大负担。
龙华街道“不倒翁工程”首先建起一套机制。街道层面,由街道老龄委统筹指导,组建专项工作小组,负责项目协调推进;居委会层面,建立防跌倒志愿者队伍,平均每个居委会有5名志愿者负责项目推进。街道与居委层面均设有联络员,负责收集老年人跌倒风险信息,并及时上报。
采用“浸入式”宣传方法,将“防跌倒”意识融进老年人各项活动中。如开展防跌倒知识讲座,吸引9500余人次参加;录制老年人防跌倒平衡体操,在居委会推广;结合红十字救护培训,普及防跌倒及相关救治方法,累计3200余人次参与。
街道还不断寻求理论支撑和专业实践指导,在各环节中注重科研院所、社会组织的参与。与龙华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途社区健康促进社共同完成《老年人防跌倒干预指导手册》,与龙华街道健康志愿者合作开展防跌倒平衡操推广、社区风险评估等。
积极“排险”环境和出行
实践中,龙华街道找到了一条符合区域特点的干预路径——理顺老年人防跌倒干预各个环节,从对潜在风险对象的排摸,到分类关注重点人群;从社区和居家环境的多种改造,到专业医疗机构的康复和治疗服务等。
比如,近期开展的中医预防老年人跌倒项目,正是针对老年人做平衡操时胳膊抬不起来、腰酸背痛等现象而推开。该项目开展以来,每个居委会符合条件的老人参与率在90%以上。
干预的同时,街道积极排“风险”。街道委托复旦大学对社区风险进行评估,并以此为依据,逐个整治老年人跌倒风险点。公共环境方面,为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助餐点、居委会、老年活动室等场所铺设防滑垫,设置警示标识;先后完成7个居民小区综合改造,推进2个小区道路改造;推动完成25个小区、526个楼道的清理和改造,对241个楼道实施堆物清理、墙面粉刷、路灯明亮等工程。居家环境方面,为15户困难老年人开展免费适老性改造,为300余户老年人家庭免费安装安全扶手。
提供安全便利的出行辅助措施。组织志愿者在路口、公交站点和大型活动现场提供引导和搀扶服务;号召“老伙伴”志愿者陪同结对老人外出购物、就医;设置防跌倒器具免费借用点28处,每个借用点均备有轮椅、助行器和四脚拐杖;设立爬楼机服务点一处;向60周岁以上高龄纳保、低保、低收入老人和孤老免费发放防跌倒器具。
细分风险类型和程度
导致老年人跌倒的因素很多,涵盖视力、药物、居家环境、社区环境、体力与平衡、营养与保健等方面。据透露,下一步,“不倒翁工程”将排摸社区内跌倒风险因素,进一步细分风险类型和风险程度,编制风险指数,并据此制定出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继续推进防跌倒俱乐部、中医预防老年人跌倒等品牌项目,拓展跌倒风险点网格化处置、适老运动区建设等项目。
同时,进一步细分服务对象,根据低龄老人、高龄老人、失智失能老人等采取不同服务,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多层次、多维度分析思考相关问题,使干预工作保持长久活力。
坚持依靠科研院所、医院、社会组织的帮助,在现有志愿者队伍基础上,进一步动员低龄老年人一起参与防跌倒干预工作。
相关链接 防跌倒先防骨质疏松
龙华医院在龙华街道挂牌设立“中医干预老年人跌倒工作实践基地”,进入每个小区为45-80岁年龄段中老年人提供免费骨质疏松指标筛查检验并制定后续干预方案,借此宣传骨质疏松症防治知识和中医防治理念。
部分不良商家过度宣传,导致很多老年人误以为治疗骨质疏松症就是吃钙片。但最新研究表明:超大剂量补钙不但不能降低骨质疏松骨折的发生率,还会引致组织异位钙化和结石形成等不良后果。目前,龙华医院石氏伤科结合现代运动和康复医学最新理念,制定了一套综合干预骨质疏松症方案,改善关节平衡从而预防骨质疏松骨折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