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晓原教授的幸福生活
在“书天堂”读书写书
“书天堂”一角
“书天堂”阳光满室
影音室
江教授是上海滩把密集架引入书房的第一人
江教授在读自己的新作
《江晓原科幻电影指南》
交通大学科学史专家江晓原教授曾出过一本有趣的书,名曰《老猫的书房》,对自家书房作过很多的介绍,什么密集架啦,影碟收藏啦。据说,他家的书房上过三联书店畅销书《回家真好》,还曾被央视拍过很多次。
在这本书的封面上,他说:“一直希望自己是一只愉快的老猫。我经常想象,在午后斜阳的书房中,一只慵懒的老猫在那些藏书和影碟中徜徉着,蹲坐着,思考那些古往今来稀奇古怪的事情——古埃及人相信猫是通灵的。”
让人对“老猫”这位爱书家的书房心向往之。向往了很多年,也没有机缘一看。
前不久,他搬了新家,如今“老猫”的书房怎样更上一层楼了呢,颇为好奇的我们在9月一个舒爽的日子来到他家。
一进门就惊呼,做他家的书真是幸福!住在如此高大轩敞的上海西区高层,奢侈地占据着如此崇高的地位,而且它们在书架上,一本本都像训练有素的的士兵,那么齐整,那么精神,随时接受主人和主人朋友的检阅。
书房主要集中在复式新居的楼上,楼下虽然也有书,但主要是主人的生活起居场所,而楼上,则是书的主场,一字排开分成电脑间、阅览室,全部朝南。斜对面是影音室,走廊上也完全被一排排书架占据。站在楼梯上,正对着满墙的书,一位来访的记者曾顿悟般感叹:这不是电影《星际穿越》里的那面书墙吗?太像了。
而我一面惊呼,一面想,这情形只能用一本书名来形容——那就是《书天堂》。
我随手摸了摸书的顶部,居然没有灰!我好奇地问,这么整洁的书房是怎么来的,他回答很简洁:我太太喜洁,我则爱整,所以如此。
【书房自述】
“我是在40年前开始聚书的。大学毕业从南京到北京读研,用几个纸箱装了书一齐带走。6年后博士毕业,其间聚了更多的书。分配到上海天文台,太太是古典文学爱好者,结婚后,两人的书聚在一块,有复本就送给哥们了。”
江教授是理工男出身,说话做事也是有条有理。1986年,他们在上海有了第一个家,书从那时起就有崇高的地位,两室一厅,特意把一间朝南的房间辟为书房。后来武定西路他家的书房受到很多媒体的推崇,全是因为他创造性地把一般单位档案室才有的轨道密集架引入自家书房,成为上海第一人,他曾经在《老猫的书房》幸福地自称:“在滑轨上成为书虫。”
如今,新房里汇聚了5万多册书,按照主人独特的排列规则被安排得井然有序,随时等待主人的垂青。影音室里则有9000多部高清电影,只有一小部分静静躺在书架上密密的碟片林里,还有抽屉里数十多个容量为1000G的硬盘里。他说,管理这9000多部电影比书还难,于是他在电影收藏才几十部时就为电影建了数据库,如今,移动硬盘都被主人仔细编了号,26个字母都已经轮了第二遍了。
装修这套新房时,江教授是这样对装修队说的:我不打算再搬家了,请按照一个带有生活设施的小型图书馆的样子来装修我家。
于是,老朋友密集架照例出现在电脑间的一侧,可以方便地在轨道上来回推动,在书海中寻找到自己心仪的书。
江教授说,虽然我在中科院工作时就成为最早接触互联网的一批人之一,网上查资料的确方便,但是,我是不习惯电子阅读的,只习惯读纸质书。藏书中,有的书是用来做学问的,而更多的书只为个人喜欢,可以随时把玩和亲近。
朋友时常惊叹,5万册书海中,他是怎么做到的:随时就能找到自己想要的书。其实,他有自己独特的分类方法,分成各种专题摆放,比如,这么多年来,他自己著的80多种作品放在电脑房里,走廊上排练着完整无缺的整套《万象》杂志和《读书》杂志,影音室里则放置电影类图书、《译林》杂志。他的一大研究方向天文学类工具书放在阅览室里,
作为重要的配套物件,这间屋子的一角放了一尊专业的天文望远镜,带转仪钟功能的——虽然如今他也不常看星星了。而另一研究方向——性学的书则低调地放在走廊书架的下部。
作为“爱书家”,他对于书房有一套自己的理论,比如:不要另买房子当书房,因为书需要在你身边随时翻阅,要出门到另一间房子,还不一定找得到的,那就不是你的书;书架不要做宽,放两行书,因为里面的那行书看不到,等于也不是你的书。而且,他对书架还有独特的研究,他说,他书架上的书再重,承重的木板也不会压弯,因为他有可以申请专利的特别工艺——这些承载书的木板都是特别定制,中间是空的,廉价,但能承重。
对于爱书成癖的江教授来说,更让人惊叹的是,他对书的品相有特别的要求,买书时会从一摞书里选整洁的装订完好的书买回,如果不巧买了品相不好的书,他还会自己重新修整,连图书馆借来的书有破损都要修好再还回去。
【书房献宝】
江教授略一沉思,指着书桌上的一本外文大书《拉斐尔全集》说,宝贝它就是啊!这是最近他在澳大利亚旧书店里买到的大宝贝。
去国外,江教授一般不爱逛景点,最喜欢逛的一是博物馆,二是旧书店。这次,学生陪他逛悉尼的旧书店,猛然,他发现了这本大书,意大利为它的文艺复兴三杰各出一大本,手头这本《拉斐尔全集》在日本东京印成,书虽然是1969年出品的,但是品相上佳,图文印制精美。而且全集包罗万象,有拉斐尔的介绍、作品、诗歌、残篇……收藏艺术史的江教授眼前一亮。
最惊讶的事发生了,他打开扉页,看到这本书的定价只有30澳元,换算成人民币仅150元。哇,太便宜了!他简直不敢相信,问了老板,确认了书价的确只有30澳元,他马上把这本大部头拿下,扛回国,全然不顾之后在机场行李超重的风险。
他乐呵呵地说,现在三杰中的第二本《米开朗基罗全集》也出现在那家书店里,他的朋友已经代为买下,价格还是150元人民币左右。希望第三杰也快快出现!
书上的印章则是江晓原尊敬的长者戈革先生刻的,已经去世的戈革先生也是一位传奇人物,科学史家、《玻尔全集》中译者。194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研究所,后即从事物理教学工作,直至退休。中年以后治量子物理学史,专研伟大学者尼耳斯·玻尔的生平、工作和思想。2001年被丹麦女王赐封“丹麦国骑士”,授勋章。正业之外,有多种文人爱好,能作旧体诗词,尤嗜治印。书上的印生动可爱,也是两人友情的见证。
【名家读书】
江教授读了一段他的新作——厚厚的《江晓原科幻电影指南》(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中关于电影《阿凡达》的论述,书中他对这部电影提出了自己独到的看法。
访谈最后,他欣然为“文汇名家书房”留言:“让我们还是真的读书”。并捐上一本《江晓原科幻电影指南》给“文汇名家书房”,在扉页上他写道:“科幻是一件有思想的事。”
在访谈中,记者印象最深的一幕是:当江晓原教授听到我说到对他家书房的印象,用了一本书名《书天堂》时,他眼睛一亮,很激动地告诉我,博尔赫斯曾有名言:“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他特别喜欢,甚至想把这句话的拉丁文刻在他家书房的一堵墙上,就像很多西方图书馆一样,后来因为没有合适的地方才作罢。但是他满足地说,退休后就在自家这间小图书馆里读读写写,真可开心地好好享受了。
眼前这一切让我们羡慕嫉妒恨,也让我们今后的人生有了新目标:为这样一间舒适温暖的书房而努力吧!希望我们在退休之时如同成功人士江教授一般美梦成真。
文/文汇报记者顾军
视频拍摄/张挺、王卓、戴焱淼
视频制作/张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