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在文汇讲堂发表题为《中美关系的此刻和彼刻》的精彩演讲。 袁婧 摄
本报讯 (实习生 丁怡 记者 李念)“新型大国关系不是一个标签。任何一个国家在全球化、国际化的背景下,都难以独善其身”。昨天下午,“外交第一智库”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苏格做客第95期文汇讲堂,主讲《中美关系的此刻和彼刻》。以学者和外交官的双重身份,融汇各类历史解密信息与外交幕后故事,苏格深入解读此次“习奥会”的意义——基于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基础,推动了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平台的建设;同时举世瞩目的“白宫散步”起到了“战略交底”的点睛之笔,促进了中美两国的“增信释疑”。
中美关系正常化之路如何展开?新世纪新格局下两国关系如何微妙转化?阅兵大典后的首度“习奥会”意义何在?近90分钟的演讲里,苏格将三个问题融会贯通。苏格强调正确理解当下的中美关系,必须回溯到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历史源头的“彼刻”。新中国成立初期,以朝鲜战争与台湾问题为源头,中美关系在两极阵营下变动,为了打破国际局势的僵局和被动,毛泽东果断地决定与美国建立外交关系。当下,在双边贸易5551亿美元、双边的投资量1200亿美元、人员500万年度往来的“此刻”状态下,苏格指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互利共赢”是历史所向。
高访前两个月曾率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代表团访问华盛顿的苏格透露智库交流信息后指出,“增信释疑,聚焦合作,面向人民,开创未来”正是两国元首此次会晤的成果,他把这次习主席在白宫和奥巴马的月下散步理解为“战略交底”,这种元首外交的微妙效果和画龙点睛之效,从毛泽东当年紧紧握住尼克松的手长达一分多钟的外交典故中就已经有所体现,而江泽民和布什的“皮卡车近距离交流”也有生动体现。虽然不可能在一次高层会晤中解决所有分歧,但苏格明确指出,“‘战略交底’其实达成了共识”。
作为外交盛事后的“大家论坛”,对话嘉宾上海美国学会会长黄仁伟,点评嘉宾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副主任、上海美国学会副会长沈丁立与苏格一同展开“京沪对话”。黄仁伟聚焦习主席访美达成的49项成果清单,指出美国出现了不少新说法新突破,比如首次表达了对“一带一路”和亚投行的欢迎;而习主席访美带着“解决问题,传递信息,指出方向”三个任务,黄仁伟认为从成果清单来看美国对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理解是积极的,因为“做比说更重要”。而沈丁立进一步向听众解释这种关系的内涵就是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