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政国防生教官为参训新生纠正队列动作。 姜楠摄
■本报首席记者 樊丽萍
这几天走在华东政法大学校园,你会忍不住驻足:成荫的绿树衬着一排排亮丽的迷彩服,今年入学的新生正在教官的指导下,进行着队列操练。
嘹亮的口号、挺拔的军姿、整齐的步伐……但更大的看点是:带教这群95后新生的教官们,是一群年龄只大了一二岁的同龄人。
今年,华政所有的军训教官都由该校武警国防生担任,总计89名,都是大三的学生。
训练场上一脸严肃认真,操场之外就是亲切的学长--对不少新生而言,大学生教官的出现不仅让军训的枯燥和“可怕”一扫而光,步入大学的“第一课”更是显得与众不同。军训才过一周,已有新生直言,“自己一夜长大了”。
应对新生的傲娇,90后教官有“杀手锏”
让一群90后“老兵”带教90后“新兵”,会不会上演火星撞地球的场面?
今年带教华东政法大学外语学院新生军训的教官姜楠,一开始就被“新兵”们摆了一道。“教官,我们为什么一定要接受军训?”“教官,为什么军训要折算成大学学分,有依据吗?”……和这些问题相随,姜楠的手上还有一份新生信息表:全班女生25人、男生4人,绝大多数都是城市里长大的孩子,且很多人来自上海本地。不仅如此,这个班的辅导员也给姜楠悄悄递送了一些“小道消息”:不少同学是从小到大第一次离开父母住校,生活在一个完全陌生的校园,别说军训,从洗衣服、吃饭到打水,问题一大堆。
姜楠用一个词形容他接手的这个“新兵”班级:傲娇。但是同样身为一名90后,他知道,带“兵”光靠狠狠训的蛮劲是不足以服众的,说不定还会引发新生的抵触情绪。怎么办?教官们的回答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今年军训开始不久,教官们在收集了来自新生们的一大堆的“疑问”后,就通过讲座的形式,对开展军训的必要性做了政策解读。在华政这所具有浓郁法学气息的学校,“言之有据”是更容易被新生接受的方式。
“新兵”容易迟到的毛病怎么治?90后的教官们也有“杀手锏”。“如果一位同学迟到了,我不会直接批评他。我们班的做法是:一人迟到一分钟,整班在某个操练动作的定位上加一分钟。”教官胡世伟也是一位90后,他了解同龄人的心思。“真正的惩戒不是让你一人做错一人承担,当集体都因为你的过错受罚,你就懂得集体的意义、责任的意义。”
军营文化融入新生教育,做人是第一位的
让国防生担任军训教官,这在华政已是坚持了7年的“传统”。有趣的是,如今被学校老师和武装部传为佳话的这一学长教官模式,在2008年最初投入试点之时,却夹杂着不少无奈。
“过去的大学生军训,教官基本是部队统一调度的。2008年,不少部队接到了奥运安保任务,一时人手不济,有的学校出现了军官荒。”华政武装部办公室主任陶琨告诉记者,由于部队工作的特殊性,加上高校秋季新生入学时恰逢部队外出驻训,有时会出现教官吃紧的状况。而当时的华政已经连续四年承接国防生的培养任务。这一头,教官缺人;那一头,学校有一批准军人,正需要带兵管理经验--两厢对接,朋辈教育的军训新模式开启了。
在队列训练之余和“新兵”们一起做游戏,在休息时和新生们分享军事知识,在晚上出操前不忘买一瓶驱蚊水,为新生们做好防蚊准备后再严格操练……90后的学长教官不仅在训练场上威严无比,他们的温情和细心更感动着很多新生。
“刻苦军训的目的并不是把新生培养成一个符合部队规范的标准兵,更重要的是帮助他们练心。”第二年担任军训教官的何之源不久前刚给新生们上了一课。那一晚,全连的新生正在听讲座、接受大学的入学教育。或许是白天出操辛苦,很多新生不由犯困,有的开始低头玩手机。等到讲座结束,新生们准备排队离开前,身为“连长”的何之源“挡”在了前面。“新生们在听讲座时做各种事情不是他们的错,是教官没有教好。”他随即一声令下,这次受罚的是全连教官:集体蹲马步5分钟!
现场一片寂静,直到有个女生主动报告,希望和教官们一起受罚。何之源事后告诉记者,他希望通过这一课让学弟、学妹们知道,“在大学,做人是第一位的;做一个好人,从有礼貌、懂得尊重人开始。”
“自从90后的学长教官介入军训后,新生不仅对军训操练的态度有了很大转变,大学的新生教育也因融入军营文化,出现了一些可喜的化学反应。”按照武警部队驻华东政法大学后备警官选培办干事何宁的观察,构筑在朋辈教育上的学长军训模式,正在形成双赢的格局。不仅国防生的军事素养和管理指挥能力提升了,更多的新生们通过军训,很快融入了大学的集体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