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报记者 刘栋
70年前,经历了14年浴血奋战的中国人民,彻底击败了穷凶极恶的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赢得了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70年后,踏着先烈足迹,汲取抗战力量,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经过持续奋斗,贫穷落后的旧中国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从未如此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
昨天下午,上海各界人士在黄浦江畔的世博中心集会,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在那个血雨腥风的年代,抗击侵略、救亡图存成为中国各党派、各民族、各阶级、各阶层、各团体以及海外华侨华人的共同意志。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全国人民义无反顾投身到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洪流之中。
团结一切爱国力量
新四军老战士、90岁高龄的毛西夫在发言中回忆说,“八一三”淞沪战役爆发后,重建中的中共上海党组织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伟大旗帜,团结一切爱国力量,广泛发动和组织群众,通过各种形式全力支援前线抗战,共御外侮。
毛西夫记得,从上海进入“孤岛”时期直到抗战胜利,上海党组织坚决执行党中央的有关指示,充分利用上海多种优势条件,不遗余力地在各个方面对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开展支援,积累了成功的经验。
在中共上海党组织的发动组织下,上海人民全力支持帮助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毛西夫所在的新四军驰骋大江南北,威震敌胆,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斗志,同时也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与支持。
决不辜负同胞期望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异常惨烈,从战略防御到战略相持,进而发展到战略反攻,无论是正面战场还是敌后战场,中国人民同仇敌忾、共赴国难,铁骨铮铮、视死如归,奏响了气壮山河的英雄凯歌。
以谢晋元团长为首的“八百壮士”,更是在保卫上海这片土地中谱写了一曲血战四行、壮怀激烈的战歌,有力打击了侵略军的气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斗志和爱国热情,成为当时全世界瞩目的事件。
“在战役即将结束之际,我父亲临危受命,率领524团一营这支小部队据守四行仓库要点——这个当时上海唯一一块属于中国军队守卫的国土。”谢晋元团长的儿子谢继民回忆说:“坚定果敢的父亲,面对这一艰难而危险的任务,抱定必死信念,决心以生命报效国家,誓死完成任务。”
谢继民还记得父亲曾对官兵们说的一番话——“我们已是离开大部队的一支孤军,我们全体官兵要抱必死决心,与仓库共存亡,剩最后一人,也要坚守阵地。”“我们决不辜负同胞们的期望,即使打剩最后的一兵一卒,流尽最后的一滴血,也要与敌人拼到底,宁死也决不丢失中华民族的气节!”
1933年出生于上海的英国人白丽诗,曾经被关押于日军的龙华集中营。她在发言中讲述自己在集中营失去自由、缺水少粮的日子,引发了大家的强烈共鸣。81岁的普陀区居民封莲娜,也曾亲眼目睹过日军占领上海后的种种暴行。“对我们这些经历过残酷战争的人来说,更加懂得和平的珍贵。”
珍视伟大抗战精神
波澜壮阔的抗战史诗,用血与火启示我们,有实力求和平易,无实力祈和平难。驻沪官兵代表钱俊在发言中说,要紧紧扭住能打胜仗这个强军之要,自觉把个人梦融入强军梦、以强军梦支撑中国梦,铸就热血忠魂,练就铮铮铁骨,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坚决捍卫国家民族利益、有效履行神圣使命。
历史无法重来,未来可以开创。在复旦大学学生顾皓卿看来,正是抗战英烈们的前仆后继和不屈抗争,才实现了一代代中国人梦寐以求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伟大的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
“当中华民族又一次站在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关口,我们青年人更加珍视艰难岁月中凝聚和指引全民族砥砺前行的伟大抗战精神。”80后全国劳模、上海地铁人民广场站区域副站长熊熊表示,对抗战最好的纪念,就是每个人都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为加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加油出力。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前进道路上,全国各族人民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万众一心,风雨无阻,向着我们既定的目标继续奋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