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报首席记者 王彦
为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荧屏已全面进入“抗战季”。据不完全统计,自9月1日起,央视以及各地上星卫视至少有20部抗战剧集中播出。
这轮播出的抗战剧艺术风格多样。浙江卫视的《铁在烧》是“武抗战”,打是突出特点,第一集里的两场正面战就体现了导演刘新作为八一电影制片厂子弟的造诣,空对地、骑兵对步兵,全都有模有样;江苏卫视的《毕业歌》是“文抗战”,从读书郎到有勇有谋的战士,青春被小说作者严歌苓赋予质感,主角有主角的细腻,配角有配角的冷峻;北京卫视的《左手劈刀》则有几分商战的味道,原本的骑兵队长当上一品香的勺勺客,从生意经里与敌人周旋。
而且,不复“李云龙”那样的将士脸谱,如今的抗战剧里多了不少当红偶像明星,比如湖南卫视的《伪装者》由胡歌领衔;东方卫视的《卧底》由周丽淇主演。这些年轻演员的加盟,让这一季抗战剧的“脸”悄悄在改变。
(《东北抗日联军》第一次全景式展现了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等领导的抗日队伍坚守在东北白山黑水之间的斗争生活。)
宏大叙事仍有不可抗拒魅力
作为一个深具吸引力的电视剧类型,抗战剧历来是表现英烈、重温记忆,同时凝聚民族精神无可替代的历史资源与创作富矿,它有鲜明的纪实色彩,也有宏大史诗的表达追求,能激荡起和平正义的情感。
正在央视二套播出的《东北抗日联军》以及在四川、安徽、山东等卫视播出的《长沙保卫战》《太行山上》等,即是这一轮抗战剧中的扛鼎之作,兼具时代质感与历史厚重感,彰显出抗战剧自身的宏大叙事魅力。其中,《东北抗日联军》的出现,第一次全景式展现了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等领导的抗日队伍坚守在东北白山黑水之间的斗争生活。严肃扎实的创作观念塑造了该剧的魅力,剧中既洋溢着深沉炽烈的抗争精神与乐观主义,同时也不回避抗联斗争的残酷与艰难。《太行山上》展开的则是一幅八路军在太行山建立抗日根据地艰苦卓绝的战斗史画卷,平型关大捷、雁门关战役、娘子关大战及击毙日本将领阿部规秀等史实都被次第呈现。
在中国传媒大学教授戴清看来,类似《东北抗日联军》这样的作品仍是国内抗战剧的一面旗帜,“要表现抗战历史,其中的苦难、失败与挣扎不该回避,否则就是一种自欺欺人。因此,当这些抗战剧把宏大叙事当作艺术追求,它们也就获得了史诗性的品格。”
“新”人辈出引年轻人亲近红色题材
抗战影视剧该是什么模样?记忆中的经典有《地雷战》《地道战》《平原游击队》,新世纪的则是《亮剑》《历史的天空》等等,不一而足。但仿佛约定俗成的是,荧屏里的抗战英雄们曾被贴上相似标签,他们骁勇善战、英雄无畏,同时脸上“纵横沟壑”。而如今的抗战剧则“新”人辈出,他们照旧是身先士卒一虎将,也同样演绎热血铸丰碑,但因焕然的青春与迥然的视角,这些抗战剧正吸引更多年轻人亲近红色题材。
《铁在烧》里有王雷和刘涛,该剧以三兄弟的绝地逃亡展现乱世中的家国动荡。剧中侠肝义胆的人物形象、爱恨纠葛的兄弟情谊以非典型的方式传递出抗战时期由个人道路走向爱国救亡的时代趋势。无独有偶,根据严歌苓同名小说改编的《毕业歌》也主张了一种抗战剧的另一种新模式,它集结起李小冉、付辛博、王耀庆这样的时尚剧演员,同时让故事的走向拐入对青春的祭奠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为《毕业歌》担当编剧的严歌苓说:“历史的重量不应该仅仅在于疆场,不屈的画卷也不该缺少另一片战场的讴歌。”而在剧评人黄娟眼中,新鲜元素的融入无可厚非,能让直白的战争变得更丰满动人,但基本的前提是“‘小鲜肉’也好,新视角也罢,都必须拿出对待抗战剧的正确态度——那是一种沉下心来、浸入历史的演绎,不可马虎,更儿戏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