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顾一琼 实习生 黄珂宇)机关干部“下基层”,通常就一个指向——社区。但在国际商务商贸企业高度集聚的静安区,机关干部的基层锻炼将有更多选择——跨国企业。昨天,静安区公布了新一批区杰出人才,同时“剧透”的还有区“十三五”人才发展规划。据悉,在互联网思维下,静安区将启动一轮人才跨界交流:更多机关干部将迈入国际企业“浸染”国际视野和思维;而外企顶尖人才也将有更多机会参与城区建设与规划。
给户口、管住处、帮入学、助医疗……当人才工作跨过“拼投入、拼耐心”阶段,将走向何处?静安区给出的答案是“走心”——增强区优秀人才的价值认同和情感归属,“运用互联网思维,将人才工作推向极致,实现群贤毕至”,这是静安区委书记孙建平心中的理想状态。
马颖慧,静安区商务委原副主任。去年,她作为跨界交流的“试点样本”进入全球知名管理咨询企业罗兰贝格。“经过近些年的干部育苗工程,静安区机关干部早早补上了里弄居委一课,但结合静安区独特的区域位置和商贸环境,青年干部们似乎还少了些国际视野和思维,”静安区委组织部副部长于沁这样说,“跨国企业如何运作、如何管理,它们如何看待区域发展等等,这是青年干部们亟待更新的知识库。”
马颖慧在罗兰贝格呆了大半年,参与公司多个项目的推进,初步掌握了“国际罗”的思维和节奏;罗兰贝格也充分领略了这位来自机关部门“静安马”的高素质。“她思考问题比较严密,作风务实,”罗兰贝格的员工们这样评价,由此“国际罗”对机关部门的好感度、对区域的认同感大大提升。
启动人才跨界交流,这是第一步。要实现“走心”,还必须“读懂人”。静安区借助大数据,在调研分析基础上实现“精准服务”。
静安区“十三五”人才发展规划的脉络因此变得清晰:明确着力打破体制界限、所有制约和身份限制,推动优质人才双向轮岗挂职,将体制外素质好、专业强的人才吸引到体制内;将体制内的优秀中青年干部送到体制外开拓视野、锻炼才干;探索组建“静安人才智库”,引导优秀人才,围绕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开展决策咨询和项目合作。
“不求所有,但求所用。”走过“拼投入、一头热”阶段,静安区有了更为开阔的人才观和胸怀。目前,静安区正酝酿设立人才开发专项奖,每年政府将拿出小部分资金颁给那些在人才开发上出成绩、有功绩的企业,不管是区属、区域抑或体制内外,真正将人才培育和开发的积极性交还给企业。
开阔的胸襟和格局下,人才近悦远来,静安区开始摆脱人才工作“得非所愿”的迷局。借助跨界交流平台,区域内玫琳凯、沪港国际等20多家企业的人力资源总监得以与区委、区政府班子领导济济一堂,共同讨论区域建设和人才规划;其中个别企业还得以参与区“十三五”规划项目;部分知名企业人力资源高管将根据各自需求接受政府提供的精准培训;更多企业愿意向机关敞开大门,提供基层锻炼机会、提供服务资源参与社区公益。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