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黄启哲
今天,2015上海书展暨“书香中国”上海周正式开幕。本届书展以“我爱读书,我爱生活”为主题,吸引500多家出版机构、800余场活动、近千位中外作家学者参与。国际出版巨头企鹅兰登书屋也将首次登陆书展,西班牙当代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角逐者恩里克·比拉-马塔斯和刚刚凭《繁花》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上海作家金宇澄等都将在书展现场与读者见面……
上海书展的数据指标越来越好看,但是数量和规模并不是上海书展追求的全部。有学者提出:以主题图书为代表的“文化正餐”,引领有态度、有品质、有价值的阅读,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这才是一个书展、一个书香城市的核心追求。
打造覆盖全城的书香网络
上海书展至今已走过12个年头。作为一个全国性的书业盛会,上海书展一直致力于推广“阅读是一种生活方式”的理念。有专家认为,从最早的沪版图书订货会,到这些年引领品质阅读,如今成为覆盖全市17个区县的全民阅读节日,上海书展在一路成长中,越发明晰自己的价值与定位:不仅让书展成为读者买书、读书的公共空间,更通过不同层次的讲座、论坛和朗诵会,搭建起多元的书香平台引领大众阅读。
▲相关报道刊第九版
营造全城全民阅读的文化氛围,就要把集聚于中心会场的活动资源辐射至各个区县,让市民“转角”闻见书香。自去年上海书展在崇明开设分会场,实现书展活动全城覆盖之后,本届书展活动进一步向各区县倾斜。作为书展重磅活动之一,“上海国际文学周”的主论坛昨日在浦东新区举办,王树增、敬一丹等名家除在主会场参加活动之外,还特别为远离市中心的读者加开新书签售和阅读分享会。
各区县也结合区域文化特色,组织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阅读活动,让书香浸润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农家书屋,把优秀作家和作品“送”到普通市民身边。在这些活动中,有黄浦区“思南读书会”、静安区“悦读静安”文化讲坛;还有青浦区“清阅朴读”全民阅读、崇明县各乡镇围绕非遗普及和传承开展谈天说地分享会等。一大批系列读书会、讲座的兴起,也带动了区域文化建设。短短1公里的思南路,以“思南文学之家”为中心,串起沿线出版社、书店、咖啡馆,组成“书香”共同体,打造“书香思南人文中轴线”。
如今的上海,已形成一张区域与中心会场互相勾连,精英阅读与大众阅读彼此呼应,书展文化效应扩散至全年的书香网络。
以品质图书引领市民阅读
值得读者关注的是,书展上,一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阐释“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研究中国发展道路、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和“着力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等主题的图书集结亮相。
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会同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编辑出版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集萃了习近平总书记79篇谈话、讲话、演讲,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16个方面。该书去年9月出版以来,全球累计发行已超过500万册。书展上,“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也是众多出版社关注的热点:《“四个全面”学习读本解读》《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政治经济学》等书籍,一一出现在主题出版重点板块之中。
书展上,有超过200种抗战主题图书亮相。由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推出的12辑32册《淞沪抗战史料》,是出版界首次以大型丛书的形式完整展示淞沪抗战全貌,具有重大的史料研究和学术价值。军旅作家王树增历时5年创作的非虚构文学作品《抗日战争》,则以当代人的视角与这段岁月对话。作品以三卷180万字的篇幅,全面真实地反映了中华民族在近代历史上极其重要的一次反侵略战争胜利。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抗战家书:我们先辈的抗战记忆》涵盖左权、吉鸿昌、张自忠等抗日将领的百封家书,以有温度的书写为这段历史呈现了感人的人文色彩。
对于如何理解和实践“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本届上海书展专门围绕这个主题推出了一批新书,同时举办“创新思维,时代发展的不竭动力”等相关讲座论坛系列。
上海人民出版社的《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动力与模式》,以美国硅谷、英国伦敦为例,认为全球知名科创中心无一不是以世界一流高校为依托,鼓励多元文化交流共生而最终形成的产业聚集区。作者杜德斌以全球视野,试图探索适合上海城市文化特征的科创中心建设发展路径。
城市文化的创新基因,来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书《颠覆式创新: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生存法则》和《精准创新:如何在合适的时间选择合适的创新》,分别通过对互联网思维的立体解读和“技术成熟度”曲线模型,既有宏观理论也有具体分析为创业者支招,充分激发思想活力。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