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员工、企业“三赢”
带薪公益假,究竟能起到什么样的实际作用?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无论是公益项目本身,还是员工个人,企业整体,都带来了改变。
首先,企业的公益项目得到了更多的支持。员工可带薪做公益,报名的人自然就多了,热情也高了,甚至出现了竞争的情形,也间接推动了项目本身质量的提升。例如在KPMG,公司每年都会组织前往云南、甘肃、贵州等地的支教活动,但需要员工支教一周,采用“志愿者活动码”的规章制度,员工就可以在不动用个人年假的前提下,带薪去支教。“有了‘志愿者活动码’后,不用年假还能去支教,每次报名都要经过一番激烈竞争,基本都是100多人只能选10人的概率,受欢迎程度可见一斑。”KPMG的CSR负责人说道。
对于员工而言,带薪公益假为自己完成公益梦想提供了更大的便利性。在这一点上,白领黄小姐深有体会,“我入职的时候,年假很少。虽然有心参与公司公益活动,但如果要动用到我自己的年假,我多半还是不愿意的。但是现在有这样的带薪公益制度,我觉得对于我们员工来说是很好的推动,也更加愿意尝试去体验公益,做做好事。”
在被这一个制度激励的过程中,不少员工也表示接触到了另一个世界。“平时工作是很累的,有时也很单调。在单位这样制度的鼓励下参与公益,有时是种很好的调剂和体验。而且在单利里,平时很少和团队外的人沟通。但是做公益可以和不同部门,甚至不同级别的同事一起做事情,非常锻炼沟通能力。”
当然,对于企业层面,也有专家表示,带薪公益假同样能给企业带来满满“收益”。员工做公益,不仅个人做了好事献了爱心,也能从中获得被认可感和企业归属感。员工做公益更为积极,也就能为所属企业创造出更好的口碑,即能提升企业的品牌美誉度。
企业:纳入制度化是态度公益更靠理念
不过,企业推出的此举也在朋友圈和网络上引发分歧。有人力捧,觉得做公益本就是好事,既有利于调节个人生活,奉献爱心,又能加强员工交流,有利于企业文化建设。但也有人极力反对,认为这样的举措会让大家带着功利心做善事,动机不纯。另外,对于将公益和业绩、升迁相挂钩的情况,反对者认为,员工个人升迁涉及专业能力和素质,与从事公益不应有联系。
对此,推出带薪公益假的两家企业均表示,将带薪做公益纳入企业的规章制度,是企业态度和价值观的表现,象征意义大于物质意义,这并不是员工参与公司公益的唯一动机。恒生中国的公司白领志愿者李先生表示,“我们的带薪公益假有2天,其实2天的假期说多也不多。所谓的公益假期更像是对我们做公益的员工的一种回馈和支持,象征意义更大。能做点有意义的事情,比如给贫困学校的孩子们筹集到一些爱心善款,又有带薪假期回馈,是企业对员工的一种关怀,也是对社会的一种关怀。”另一名白领刘小姐同样表示,“大部分同事并非为了有偿回报、内部福利而这么做。我个人就是真心喜欢参与公益,经过积累,已经积攒了不少公益时间,业余时间还加入了社会上的公益组织,做有意义的事。”
KPMG的CSR负责人告诉记者,利用“志愿者活动码”的规章,确实能鼓励员工来做公益,但有时候员工请了4个小时的假,实际做了8个小时的公益,也从未有员工提出要多计时,都是本着志愿奉献的态度来做事。恒生中国的相关工作人员也表示,从和员工参与公益的互动中可以感受到,大家并不是为了带薪假期而来做公益,而是带薪公益假给员工创造了更多参与公益的机会。“要让员工自发参与公益行动,绝不是靠一两天的假期就能有足够吸引力的,更需要靠公司企业社会责任文化的构筑,激发员工的公益理念。”
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带薪公益假并不是公司推动员工做公益的唯一措施。企业在推动员工践行公益,并非靠“带薪公益假”单枪匹马,而常常是打“组合拳”。例如在恒生中国,每期公益活动结束后,都会有内部的宣传和鼓励,对于员工来说是莫大的认可。更有意思的是,每周公司还会通过内部广播的形式进行晨播,对于热身公益的同事进行表彰,常常引来热议。而在KPMG,员工参与公益有事前培训,有事后总结,无论是对公益的理解,还是个人能力,都能带来一定的收获。每年,还会根据员工参与公益的情况评选“主席奖”,公司会以获奖者的名义捐赠一万元给予其指定的公益机构。“也许对于我们的员工而言,这样精神的鼓励和认可更有价值和意义。”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