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对子女就业“求稳”心态较浓,机关事业单位仍是父母眼中子女就业的首选。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昨天发布“2015年本市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采用问卷调查与座谈会走访相结合的方式,对806名高校应届毕业生家长进行调查。
“体制内”工作是首选
调查显示,51.5%的受访家长希望子女进入机关事业单位,27.8%希望子女进入国有企业,14.6%希望子女进入外资企业,仅有2.2%希望子女进入私营企业。与同期对本市高校应届毕业生的调查结果相比,家长求稳倾向更浓——家长选择机关事业单位的比例比毕业生高18.2个百分点,选择外资企业的比例则低17.5个百分点。不难看出,家长对子女就业“求稳”心态较浓,机关事业单位仍是父母眼中子女的就业首选。
事实上,根据同期对应届毕业生的调查显示,仅11.6%的受访毕业生签约机关或事业单位;家长希望子女签约私企的比例仅为2.2%,事实上,36.5%的受访毕业生签约的是私营企业。
最看重“薪酬和福利待遇”
在“薪酬和福利待遇”“解决户籍”“工作地点”“发展前景”“与兴趣、性格相符”“企业(单位)文化和工作氛围”六项因素中,薪酬和福利待遇始终是家长最看重的“硬条件”,有79.9%的受访家长认为此项因素最重要。同时,发展前景成为家长们最看重的“软条件”,有67.3%的受访家长认为此因素最重要。
据调查,家长对子女的期望薪资约为5100元,与同期对本市高校应届毕业生的调查结果相比,家长期望薪资比毕业生低约700元,比毕业生实际签约薪资高约300元,更接近实际水平。
对于子女毕业后如何找到理想的工作,家长对于“专业背景”“有工作或实习经历”和“具备相关资格证书”等自身能力因素更加强调,选择比重均高于毕业生。同时,家长更为认同社会关系的作用,近三成家长认为拥有一定的社会关系最重要,比毕业生高出20个百分点。
近七成家长继续给予经济支持
调研中,家长对于子女择业就业越俎代庖、干涉过多的情况并不罕见。相关人士建议家长们要学会适度放手,有意识地培养子女的独立性,避免因为家长为子女打算和干预太多而出现更多“啃老族”。
调查显示,部分应届毕业生毕业后既不打算马上就业也不打算继续深造,而是打算在家休息或者外出游学一段时间。对于这种想法,有55.6%的受访家长表示若理由充分会支持,5.1%的受访家长表示很支持。
有68.1%的受访家长在子女毕业后会继续给予经济支持。主要原因是从子女的长远发展考虑,希望帮助子女减轻从求学到就业的过渡期压力,提供一定的经济保障(37.1%);家里经济条件允许子女生活得轻松点(34%);子女收入无法维持自己的生活开销(22.9%)。而表示不会给予支持的受访家长,其主要原因是认为子女步入社会后应该自立。
文汇报记者 张晓鸣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