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创业在上海”创新创业大赛暨第四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上海赛区)发证仪式暨开赛仪式昨天举行。
作为目前国内最高规格的创新创业赛事,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一直贯彻“政府引导、公益支持、市场运作”的运作模式,以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为核心。今年自大赛启动3个月以来,团队组通过网上报名1183项,企业组通过网上报名2901项,通过初步筛选,团队组正式提交600项,企业组正式提交2326项,这几乎是去年1000余个参赛项目的3倍。
事实上,本次大赛还有意设定了报名“门槛”。“在对报名项目进行初筛的过程中,我们主要的依据是5年之内3000万元年销售额以下的企业/项目。”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党委书记朱正红说,去年上海中小企业税收占全市税收收入45%,上海全市高新技术企业中,90%以上是中小企业。“这些数字是对上海创业热情的最佳诠释,也证明了我们要继续挖掘撬动草根创新创业的力量。”朱正红说。
至少三成参赛企业能获创新基金
在社会各界改革浪潮的推动下,大赛以其特有的市场化的选项模式和人性化的服务模式,得到了政府专项资金的“青睐”。据悉,今年创新基金比以往略有提升,达到2亿元,经过2014年度的初步尝试后,今年想要申请创新基金的企业和项目都必须经过创新创业大赛“大浪淘沙”。
据朱正红介绍,此举将改变以往由专家在网上评选项目的方式,今年的每一个获资助项目都将与评审面对面交流,“这使得有些在材料中不易体现的优劣势能够更好地展现在专家面前,整个评选过程也更加公正、透明”。朱正红还透露了一个获得创新基金的“诀窍”:今年的评审队伍中除了有技术型专家外,还有企业管理、风险投资等方面的专家,这支“组合型”的问诊队伍将大大提高本届大赛的含金量。不过,为了照顾某些“偏才”、“怪才”项目,今年的基金投放力度可谓空前“给力”,不低于30%的企业能够获得创新基金的支持。
政府走好“退、放、进”三部曲
昨天的舞台属于创业者,孵化器、众创空间、银行、创业导师各种创新要素轮番上阵。
上海市科委副主任陈杰介绍,下一步上海市科委将遵循科技创新规律,深化政府职能转变,走好“退、放、进”三部曲——
通过“退”,减少对创新资源的直接分配,对于市场导向明确的创新活动,减少对具体项目的选择和企业创新的干预,更多地运用跟投、后补贴、奖励等投入方式,加强与市场资源的协同;对于公益性、基础性研究活动,更多地运用机构式资助,让专业性社会组织参与实施。
通过“放”,凡是市场机制能实现或有社会组织能替代的服务功能,一定要主动转型,也是腾出空间,大力发展市场化、专业化、社会化创新服务机构和组织。
通过“进”,着力加强统筹协调和顶层设计,建立统一的资助平台、统一的信息平台、统一的监管平台,避免政府各部门的科技财政重复投入;着力深化对创新规律和新生事物的认识,研究解决创新政策的“策源”问题,增强创新政策的有效性、协同性和可操作性。
实现“退、放、进”,就是要做到相信市场、尊重主体、各司其职、多元共治。“创新具有灵感瞬间性、方式随意性、路径不确定性等特点,特别需要宽松、平等、自由、包容、开放的文化氛围。”陈杰表示。
文汇报记者 沈湫莎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