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李念)无数次掌声,既有对分享复原历史真相的感谢,又有对主讲者执着不屈的治学精神的敬意。前天下午,“东方讲坛·文汇讲堂”历史季第四期上,主讲嘉宾、华东师大终身教授、冷战国际史研究中心主任沈志华的演讲将听众带入了忘我的境界,在90分钟的《冷战与中苏同盟的兴衰》的主题演讲中,沈志华展现了讲故事的天分,而听众享受的是由档案和文献组成的历史的严谨和启迪。
作为冷战史研究专家,沈志华在朝鲜战争研究、中苏关系研究、中朝关系研究等领域在国际史学界拥有公认的最高水准。昨天的演讲聚焦了两大问题:1950年,中苏同盟是如何建立的?1957年后,同盟又如何一步步从顶峰走向破裂?话题涉及冷战中两大阵营的诸多国家和历史人物。
评论嘉宾、华东师大冷战国际史研究中心副主任余伟民教授在评论环节从现代国际关系的角度,画龙点睛地指出了中苏同盟兴衰的结构性因素。他指出,作为20世纪世界历史的产物,中苏同盟具有双重结构,一方面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社会主义阵营的盟友,另一方面,各自又是有着民族国家利益和不同历史传统的国家。正如沈志华所说,这种结构性的矛盾导致了同盟破裂的必然性。在解读这段历史时,两位学者同时指出必须注意的另一个维度:中苏关系不仅仅是双边关系,更是冷战时期中美苏三角中的动态关系。
讲堂上听众问题不断。有人问:历史档案是否也有人为隐瞒?沈志华严肃而真诚地说:档案需要双边和多边相互印证;不可靠的档案也很多,此时,就需要当事人的回忆,但这也不能保证全部的真实,历史学者只能尽力去还原历史真相。但是研究历史,尽可能占有能获得的档案是首要条件,在此基础上,才有逻辑解释这第二步。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