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静的复兴路、典雅的雁荡路、宁谧的新乐路、精致的思南路……端午节将至,在这些带着浓郁海派气息的老马路边,在不起眼的小弄堂里,一些“弄堂粽”正悄然走火。记者昨天走访了沪上多家“弄堂粽”摊位,不少摊位已经暂停零售,“大量的企业订单纷至沓来,能把这些单子都赶出来就不错了。”一位老板这样感慨道。
零售暂停“一粽难求”
“暂停营业,端午节后来电,谢谢。”记者在复兴中路上的一家粽子铺门口,看到了一块这样的标牌。走进铺内,一位师傅正拿着菜刀在切肉,而两间屋子里,四位阿姨围着几大框的糯米、粽叶和大肉,包着粽子。
切肉的郑师傅告诉记者,自己每天要切上200多斤的肉,而这家粽子铺现在一天可以包出超过3000只粽子,不过,依旧只能勉强把那些提前预订的订单做完。“5月中旬开始,我们就不零卖了,因为临近端午节,接到了不少企业的订单,人手又有限,所以实在是无法满足需求。上次有一家单位一下子要了1万只,一个礼拜就要来取。”
同样的紧俏行情同样出现在思南路上的一家粽子铺里,老板娘告诉记者,自己一天包200多只,这段时间主要是把之前的订单赶出来,没有零卖。“95%是私人订单,都是老客户了,每年都来我这里买,一般都是买个200来只送送人。”老板娘说,端午节前散卖都是“一粽难求”,只有等到节后才有可能买到几只粽子。
价格不变薄利多销
在雁荡路上的一家粽子铺,老板曹师傅递给记者几张最近的订单。“我们这个月以来一个人一天包1000多只粽子,基本上都没怎么合眼。”记者发现,手中的4、5张订单上,需求量少则700只,多则2000只。而曹师傅透露,这只是“冰山一角”。“很多企业会来订,甚至还有日本人,他们就喜欢蛋黄肉粽。”曹师傅说道,“除了以前的老客户,近年来新客户也越来越多,一周以后将是销售的最高峰。”
一位预订粽子的顾客告诉记者,自己是这里的老客户了,之所以选择这边,一方面是因为现包现卖的粽子比较新鲜,而且吃过以后觉得味道不错,另一方面,“弄堂粽”的价格优势还是比较明显的。记者发现,这家粽子铺共有包括传统的大肉粽、蛋黄肉粽在内的11种粽子,还推出了市面上不多见、却带有怀旧气息的碱水粽。从最便宜2元的白米粽到最贵5元的蛋黄肉粽,粽子铺粽子的价格相比于沪上许多知名企业而言,至少便宜了2成以上。曹师傅告诉记者,自己铺子里卖的粽子这些年来始终没有涨价,主要就是为了做到亲民,不过在薄利的情况下,销售额的提升依旧带来了大量的利润。“我们一个蛋黄肉粽利润也就1块钱左右,还是靠薄利多销。”
如何合规值得商榷
事实上,“弄堂粽”的火爆背后,今年传统的老字号企业也迎来了新的生机。上海食品协会烘焙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高克敏称,前两年受制于“三公”经费取消等原因,沪上的粽子销售并不如人意。不过随着去年年底,党中央的文件精神要求切实保障干部职工按规定享有的正常福利待遇,让很多企业又看到了新的“生机”。
高克敏指出,相较于“弄堂粽”,传统企业毕竟拥有相关的营业执照,食品的安全也有保障。而在采访中,新乐路的一家粽子铺老板也向记者坦承,没有证照,食品安全完全需要靠自己保证。“一旦申请营业执照,成为企业,要上交营业税,生存压力必然陡增。”对于大部分的“弄堂粽”老板而言,卖粽子只是小本买卖而已。
“我觉得弄堂粽受到青睐也是好事,这将鞭策我们更多的传统企业,让他们去思考怎么样做得更好,去赢得市场。”高克敏认为,“弄堂粽”的确有其自己的特色,只是在销售过程中,仍需合法合规。
“民以食为天”,消费者喜欢的东西,也许该有其存在的一席之地。只是要以何种合理的方式存在,仍然值得商榷。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