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姜澎)超过1/4的青少年自知是“低头一族”却无法改变;大部分青年对于婚姻和家庭秉持传统观念,但对于传统美德“孝敬老人”的执行情况却并不满意。昨天,由上海师范大学青年学院、上海青年研究中心主持的《2014年中国都市青少年发展报告》正式发布。
这是国内首部聚焦都市青少年生存与发展状况的研究报告,汇聚了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建设培育项目“中国都市青少年发展报告”的第一批调研成果。报告选取了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州、西安等12个典型都市,以14至35周岁青少年为抽样总体,采取了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研究。
调查显示,当代青少年的社会公德以及生态素养相对较高,具有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社会公德方面,仅以闯红灯为例,29.3%的被调查者表示“完全不能接受”,42.7%表示“不太能接受”;对于“看到老人跌倒不去搀扶”的行为,表示“完全不能接受”的被调查者占25.6%,表示“不太能接受”的占42.7%;对于日常生活中浪费水电的行为,则有74.6%的被调查者认为“不太能接受”或者“完全不能接受”。
调查还发现,有一半左右的被调查者秉持着“男性应以事业为重,女性以家庭为重”的传统观念,但在“孝敬老人”这一点上,目前青少年们对自身的执行情况却不太满意——有50.7%的青少年认为自己做得“一般”,选择“不太好”的有16.6%。
对于目前公众关心的科学素养问题,调查发现,39.1%的青少年的科学知识来源首先是“老师传授”,远远超过新型媒体、传统媒体等选项。而且男生与女生对于科学活动的感兴趣程度也存在显著差异。女生对“参加科普讲座”、“谈论科技类话题”、“参与科技小发明”、“探究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等科学活动的感兴趣程度总体低于男生。
但调查也发现,不同学段的青少年对科学活动的感兴趣程度存在显著差异,初中生和研究生的感兴趣程度比较高,初中生甚至超过了研究生;而高中生与中专职校生的感兴趣程度则相对较低。这说明我国高中、中职阶段的经历对学生的科学活动兴趣并未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相反可能抑制了学生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上海青年研究中心是由共青团上海市委和上海师范大学共同建设,与国内外青少年研究机构保持密切合作的、以青少年发展与政策战略研究为导向的专业智库。《中国都市青少年发展报告》预计将连续出版,每年一期。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