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顶尖研发人员已在技术上拥有足够底气,并越来越有机会去尝试一种陌生的新角色——全球研发链的领导者。陈杰军就是他们中出色代表。
在为印度团队做完技术演讲后,陈杰军已不再为听众们边摇头、边鼓掌的场面困惑:“是的,印度用摇头表达肯定。”在比利时听取资深专家报告时,他也越来越认同对方在技术上较真的精神:“欧洲工程师不愿走捷径。”
过去两年,陈杰军身兼上海贝尔宽带接入业务部负责人,以及阿尔卡特朗讯公司宽带接入全球研发负责人,领导着全球四个研发中心,上千人团队。“五一”前夕,他接过了市劳模证书。他认为自己被授予该荣誉,代表了上海的一种战略判断——未来将属于敢于创新并直面全球化挑战的人。同时,这也是过去15年他从一名“IT男”走向成功的秘诀。
拒绝走别人安排的路
陈杰军如今每天都要在四个时区中“穿越”——他麾下的四个研发中心,分别位于比利时、美国、印度,以及作为核心的中国。通常,他的工作日分成四段:上午与美国沟通,随后处理中国事务,“印度时间”在下午,晚上8点起进入“多国联动状态”。采访当晚10点,比利时以及美国还有一场电话会议等着他加入。
在被阿尔卡特朗讯公司任命为宽带接入全球研发负责人前,陈杰军在上海贝尔工作了15年。
陈杰军最出色的业绩,是在宽带光接入领域,带领中国研发团队从无到有地建立起端到端的全系列能力,使这支队伍从一个研发执行者转变为全球研发最重要的领导力量。阿朗公司目前占据着全球宽带接入50%以上的市场。
然而,中国团队最初却没那么强势。当时,由于在研发方向上不愿完全“唯命是从”,中国团队得不到外方太多支持。陈杰军作为负责人,顶住压力,想明白一个问题:必须坚持自己选择方向、独立研发,否则永远只好跟着国外亦步亦趋;而且,技术是根本,好产品一定会有市场。
他稳住了人心,带领团队在能力与气质上完成了转型。接连在几个重大独立研发项目上获得成功,极大提升了中国团队的地位。
更多自信承担更大责任
过去20年,在通信等高技术行业,中国研发人员从研发“非核心技术”开始,借助一个生机勃勃的市场,不断摸爬滚打,在纠错中成长,用最快的速度弥合了技术差距。陈杰军就是这股大潮的缩影。
陈杰军带记者参观了上海贝尔的一个宽带接入实验室。这里对照电信机房,布放着大量电信级设备。陈杰军说,过去十年,同样大小的一块板卡,可支持的上网用户量从48个增长到1000多个。
“我们已具备足够底气,现在要有更多自信去承担更大责任。”陈杰军说。
如今,中国团队研发的宽带接入技术已在美国落地,这也是中国团队首次将成套技术转移到美国,完成了一次从技术引进到技术输出的华丽转身。为就近服务客户,陈杰军从上海选派一批研发人员常驻美国,而之前的美国研发团队,地位则显著下降。
实际上,在陈杰军的布局下,中国团队无论是在地位、规模还是技术主导权上,都占据着明显的优势。对于这种“举贤不避亲”,他直言不讳地说:“这完全符合公司的利益。因为中国研发人员的成本低,技术好,肯吃苦,与欧美相比,在工程技术领域拥有人才优势。”
不断创新才不至于掉队
陈杰军承认,他如今依然能感觉到海外团队或多或少的怀疑。所以必须做到最好。
他坦言,当年自己曾对出任全球研发负责人一职有过犹豫:“根据现成的任务去工作,压力的确小。而在新岗位上,做什么、怎么做都要靠自己判断。如果我们不做,阿朗可能把研发重心放在他国。”
在主导阿朗公司全球接入技术研发后,危机感并未远离陈杰军。他常对上海团队说,世界是平的,竞争是全球性的,上海的研发成本可能在几年后达到美国的1/2、欧洲的2/3:“如果你们不进步,照样可能被替代。”
在陈杰军看来,逆水行舟不仅是上海团队要面对的,也是中国技术界今后的常态。全球的创新格局并不稳固,必须靠不断努力保持全球领先,才能让自己无法被取代。
采访中,陈杰军曾反复提到一句话:“It’stimeto take over.”但最后他却笑言:“这么说是不是有点霸道?”
这话直译过来大约是——是时候让我们取而代之了。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