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仿LV亮瞎你的朋友圈”、“白菜价抛售名表,买到就是赚到”、“招面膜代理,加入我们,月入万元不是梦”……极为夸张的文字,配上闪闪亮亮的照片,再加上每小时更新一遍的节奏是不是你很熟悉?日前,浦东新区法院刑庭判决了两起“朋友圈”的售假刑案,四名男士想当然地以“创业”为由卖起了高仿的奢侈品,直到被举报时仍然不知这是违法行为。
青年报记者卢燕
打着“创业”旗号
在朋友圈公开叫卖高仿货
被告人王某、黄某在同一家公司工作,两人是租住在一起的好兄弟。看到“朋友圈”里流行卖各种商品,闲来无事两人一合计,决定也开始自己的“创业”之路,赚点零花钱。于是,两人通过手机微信平台发布各类假冒品牌箱包及手表的照片,并在暂住地对外予以销售。谁知没干多久,警方接到举报后将他们抓获,当场查获待售的LV牌皮带2根、LV牌包袋2个、PRADA牌包袋4个、PRADA牌皮夹1个、TUDOR牌手表1块、AP牌手表1块、Cartier牌手表1块、MONTBLANC牌手表1块、ROLEX牌手表2块。按照被侵权商品的市场中间价格计算,价值53.76万元。
而在另一起案件中的被告人韩某、孙某也是租在一起的哥们。两人都有正式工作,想着在微信“朋友圈”里卖东西贴补房租,于是购进假冒注册商标的手提包、皮夹,并通过手机微信发布商品图片信息,联系买家后对外销售。
2013年3月22日,警方将两人抓获,并在暂住地查获LV牌皮夹5只、LV牌包5只、CHANEL牌包1只、PRADA牌包7只、PRADA牌皮夹6只、Dior牌包1只。按照被侵权商品的市场中间价格计算,价值24.81万元。
青年报记者从浦东法院了解到,这些“高仿货”的成本极为低廉,其中皮夹大约在每只110-120元,腰带在每根200元以内,假包的成本价在300-500元。被告人将这些高仿货从外地批发到上海以后,每只加价100元左右在朋友圈里兜售。由于这些“高仿货”与真品的价格相差太大,被告人认为自己标明了是“高仿”,买家们也都心知肚明。
经审理,浦东法院认为,两起案件均为共同犯罪。被告人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系犯罪未遂,依法比照既遂犯减轻处罚。被告人自愿认罪,如实供述自己罪行,依法从轻处罚。据此,法院以犯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分别对两起案件中的4名被告人各处罚金人民币一千元。
现场看货现场交易
核实卖家销售情况有难度
本案主审法官冯祥告诉记者,这两起微信“朋友圈”售假刑事案件,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一是进货地点相同,假冒的商品都是从外地某省发货;二是进货方式相同,都是在网上看好后直接下单进货;三是被告人进货时都知道自己买进来的是假货,认为只要定价低,或者标明是海外代购、高仿、原单就没事;四是微信‘朋友圈’只是展示平台,买家看好商品后,通过微信联系被告人,现场看货,现金交易。”
冯祥说,微信“朋友圈”这种“现场看货,现金交易”的方式,也给审判实践带来难题。“它既不像淘宝店、天猫店,也不像京东、亚马逊这样的电商,没有销售记录,这就导致被告人的实际销售情况很难查清。”根据法律规定,“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销售金额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销售金额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法律人士]
如果买家知假买假,无权可维
尽管本案中的实际销售记录难以核实,但那些购买了“高仿”货的买家还能称为被害人吗?他们的利益是否受到法律的保护?对此,法律人士表示,如果买卖双方都对交易物品的真假达成了一致意见,那么,即便有了纠纷,在不违背诚信原则的前提下,还是以买卖双方达成的约定为考量依据。但在这两起“朋友圈”售假的案例中,买家极有可能知道卖家出售的是所谓的“高仿货”也就是假货,这样的约定就是一种侵权行为,侵犯了名品牌的知识产权,其次,彼此都知道是假货,约定也违背了合同法最基本的诚实信用原则,买方无权可维。
法官也提醒消费者,微信是基于朋友社交的网络工具。如果仅仅是在微信上转发照片,很难界定这是一种涉嫌侵犯名品的知识产权的非法经营行为,因此消费者在权益受损时也很难通过正当渠道维护。在购买商品尤其是奢侈品时,切莫轻信上当。
[腾讯回应]
已永久封停233个售假个人账号
青年报记者了解到,对于微信“朋友圈”里个人售假、个人刷屏叫卖等现象,腾讯的微信团队已接到过不少类似的投诉。
昨日,青年报记者致电给腾讯的微信团队公关部,得到了相关人士较为中肯的回应:“其实我们从来都不鼓励个人在朋友圈里卖东西,毕竟朋友圈是一个社交平台而不是电商,也并非交易平台。但我们毕竟不是执法部门,用户中一些‘规范’之外的个人行为,我们也只能在执法部门定性之后才能采取行动。但是,以公众号身份通过企业认证的‘微信小店’,对于它们,我们已有严格的准入和管理机制。”
3月18日,针对首批售假账号作出结果公示,共计233个售假个人账号被封停。微信方面表示,由于侵权、售假属违法行为,由品牌方举证为侵权、售假并投的账号,微信将作出永久封停处理。
对于目前媒体曝光的“毒面膜”传销等事件,微信方面回应称,只要工商等执法部门明文认定为传销,微信会坚决配合打击,今年会加大这方面的打击力度。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