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盟于上月底通过决议,组建阿盟联合部队,以维护成员国国家安全。阿盟秘书长阿拉比在宣布这一决定时说,这支部队将用于打击盘踞在阿拉伯国家的伊斯兰极端武装组织。对于深受“伊斯兰国”、“基地”等极端组织肆虐之害的西亚北非国家而言,拟议中的阿盟联合部队(以下简称“联军”)倘若真能起到上述作用,无疑有助于地区稳定和国家重建,但细察之下,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除了兵力规模、指挥分配、出兵前提认定等技术性问题之外,“联军”至少在三个实质性问题上存在疑问:
首先是合法性可疑。阿盟人士对“联军”将来的干预所做出的解释是,保卫成员国“合法政府”。需要指出的是,“联军”决议通过之时正值沙特为首的十国空袭也门,而空袭是应“合法”总统哈迪所邀。因此,将来一旦“联军”地面部队开进也门,保卫“合法政府”这一理由也将沿用。而联合国2005年通过的《2005年世界首脑会议成果》规定,在联合国框架内对一国军事干预的前提是,该国出现了种族灭绝、族裔清洗、战争罪、危害人类罪等四种情况。在空袭之前,也门国内形势呈现胡塞武装占优的一边倒,并未出现上述四种情况中的任何一种。说到底,这是一场成王败寇的内战。作为美国盟友,由沙特主导的“联军”更像北约那样,罔顾国际法,凭借军事实力攻击对手。
其次,目标设置可疑。“联军”的主要任务据称是打击伊斯兰极端势力。但“联军”一旦建成,在其核心国家中,真心希望铲除极端势力的国家只有处于恐怖主义危害之下的埃及,以及与埃及立场接近的阿联酋和约旦。2月,埃及曾单独向盘踞在该国的“伊斯兰国”武装人员发动空袭。这回组建“联军”的建议由埃及提出,反映了埃及希望借助多国力量打击利比亚伊斯兰极端武装、从而遏制其危及本国的考虑。但是,从2011年至今,海合会重要成员卡塔尔一直是利比亚伊斯兰极端武装的支持者。至于沙特,其官员去年甚至面告美国国务卿:“伊斯兰国”之所以勃兴,正是沙特当初为抗衡美国与伊朗接近,而在幕后推动所致。这也是美国主导的空袭“伊斯兰国”行动开展以来,沙特从未积极响应的原因。由于沙特在阿盟中的盟主地位,加上卡塔尔与伊斯兰极端组织的联系,所以“联军”即便建立,反恐也不可能成为其实质性的行动目的。
由此而引出的第三点,就是真实动机可疑。埃及这回高调支持沙特空袭也门,其动机是借此换取沙特支持其打击利比亚伊斯兰武装。但卡塔尔和沙特的动机就非常可疑。卡塔尔支持利比亚的伊斯兰武装组织,是要与支持利比亚民族主义政府的埃及和阿联酋争夺影响力。而沙特雄心更大,它希望把“联军”打造成阿拉伯版的“北约”,由它自己充当类似美国在北约中担任的领袖角色,然后仿效美国那样,拉帮结伙打击对手。如果说北约的主流价值观是西方式民主,那么阿拉伯版“北约”的主流价值观即逊尼派伊斯兰教义。
此次沙特牵头空袭也门的行动,使人们对未来“联军”的运作模式一目了然:主导方——沙特;参与方——逊尼派国家;打击对象——什叶派武装。而近几个月来,阿盟一直强调的“迫切需要”是,建立一支阿拉伯联合反恐部队,对“伊斯兰国”等极端组织实施打击。宣传与现实的反差预示了“联军”将来可能沦为沙特工具的倾向。
此外,“联军”依靠的对象可疑。组建“联军”风声放出之初,沙特称此举是因为美国改善与伊朗关系,沙特只能与其他阿拉伯国家联合自强。但是,一直在美国庇护之下的沙特根本谈不上“自强”。美国不但支持沙特空袭也门,更力挺成立“联军”。前一个理由是,空袭是应“合法”总统邀请;后一个理由是,“联军”成员多为美国盟友。前一个理由不成立,哈迪本是也门过渡政府总统,其任期结束于去年,在逃亡沙特之前已于今年1月辞职。后一个理由成立,但也只是表面理由。美国编造理由力挺“联军”,无非是想借助“阿版小北约”这枚棋子,帮助美国实施“中东再平衡”——在伊朗、沙特两大集团及恐怖势力之间的平衡。但沙特希望复制北约模式来实现自己目的,很可能会再一次失望,正如它在伊核及叙利亚问题上所经历过的那样。
文/唐见端(作者为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智库理事会理事)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