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市群众艺术馆,手工“达人”现场展示兔子灯制作技艺。
本报记者 叶辰亮摄
■本报记者 李婷
2015年上海市民文化节昨天以在全市开展“文化服务日”的独特方式拉开序幕。全市203个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满载运行,每一个都是市民身边的“主舞台”。与此同时,校园、广场、楼宇、商圈、地铁五大城市公共文化空间也化身市民文化节的大客厅,为上海市民献上一道道丰盛的文化大餐。全市昨天共举办各类文化活动逾千场。
“家”文化展现时代截面
今年上海市民文化节将继续贯穿全年,分四季推进,在内容上做足“家”文化,推出写家史、续家谱、议家训、树家教、传家风、说家事等一系列活动。昨天,节目主持人曹可凡和作家宋路霞在上海图书馆以一场“家族史”讲座拉开了市民文化节“家文化”系列征集活动的帷幕。曹可凡说,家是社会的细胞。家族是一种延续。记录下一个个家庭的故事,展现的是整个时代的截面。
在更多的社区,“家”文化以鲜活的形式呈现。浦东东明路街道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推出社区美食达人大展厨艺活动,参加活动的不少家庭伴随着“回家吃饭”的美好理念,全家人一起动手,留下了家的温暖感受。而市群众艺术馆则免费为市民拍摄全家福照片,记录下美好的瞬间。群艺馆摄影师认真地指导前来拍照的市民摆姿势。“全家福不只是一张照片,更是享受和家人在一起的温馨,这个充满仪式感的过程本身便是对幸福团圆的最好诠释。”市群艺馆馆长萧烨樱说。
文化活动应有尽有
各类文化活动在全市许多公共场所全面展开。在静安公园门口,街头艺人王士平的魔术气球给孩子们带来了欢乐。只见他一会儿为一个小姑娘扎了一只皇冠,戴在她的头上;一会儿又应另一个小姑娘的请求,三两下就扎了一只蝴蝶,放在小姑娘的背上。只要游客提出要做一个造型,王士平的手指就开始在长条气球间穿梭,不一会儿就完成了作品。
在百联西郊购物中心中庭广场,长宁区戏曲艺术欣赏季推出的淮剧表演让戏迷们过了一把瘾。上海地铁推出的音乐角演出、“老上海风情展”、“大师作品进地铁”等活动则为市民营造出一个个充满艺术气息的地铁公共文化空间。
充分发挥民间智慧
而在办节机制上,2015年市民文化节进一步深化创新,激活社会主体的创造性及参与积极性,使蕴藏在民间的智慧、资源、人才在市民文化节的平台上能够充分发挥作用。
昨天的“文化服务日”上,闵行区开创性地推出了“空间换服务”的征集行动。闵行区群艺馆作为全区首个试点单位,将馆内部分活动场所开放给社会主体,邀请热心于公共文化建设的各个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文创机构、文化团队等参与场馆的管理和服务,提升公共文化设施的活力,更好地满足群众的多元需求。与此同时,闵行区还在区群艺馆、区图书馆及全区13个街镇文化中心的活动区域安置了无线摄像头,并设置观摩终端,市民在参加本地区活动的同时,可以实时观看到其他地区正在举行的活动场景,体会到公共文化带来的便利。
作为主会场之一的上海市群众艺术馆,昨天更是将全部空间打开,引入30余家社会主体举行活动,全天共开展各类表演、讲座、展览30余项。
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徐麟和市民一起参加了昨天的“文化服务日”活动。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