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中杯券、王品台塑牛排双人免费券、初花日料、温泉套票免费送……这样的活动消息充斥着朋友圈?近日,不少市民致电本报新闻热线13671686848,称一些微信公众号为招徕粉丝,发布的中奖、“抢红包”活动铺天盖地,但奖品实际无法兑现,沦为“噱头”。谁能来净化朋友圈?面对公众质疑,微信团队表示,将对恶意营销进行严厉打击,并且,如果有诱导分享的行为,公众号将会受到处罚。
拿到“免费送”难比登天
近日,某公众号发布的“星巴克中杯券免费送!抢疯了!”的帖子,短短几日内吸引了3万阅读量。然而只要实际操作就可发现,虽然号称“免费送”、“回复指定字样即可报名”,但要想成功报名参加活动,回复后还需要分享至朋友圈,截图上传,步骤相当繁琐。
“如果是抽奖,应该在一开始就写明。但这些‘免费送’的帖子里,一直都在强调‘关注’、‘回复’即可参与,语气像是人人有份。直到完成所有指定动作后,才能知道免费券其实只有几张。”王先生不满地指出,类似宣传语明显带有欺骗性。
另一边,部分领到“免费送”的市民同样大发牢骚。陆小姐告诉笔者,不久前,某银行公众号发布了拆礼盒的活动,奖品有苹果手机、话费等,颇为诱人。为此,她转发给了不少好友,并最终抽到了一张汉堡王的的兑换券。
然而,当陆小姐前往门店兑换时,店员却告知需要绑定该行银行卡并开通网上银行才可兑换。“这些规则,活动中完全没有提到过!简直是愚弄人。”陆小姐忿忿不平。
“红包”金额越叠加越少
除了“免费送”,不少公众号也靠“发红包”搏关注。然而,市民同样反映,这些红包只是看上去很美,真正能兑现的寥寥无几。
“我收到朋友发来的一个红包链接,标题为‘有钱,任性,和我一起抢红包!’点入后,发现这是一个微信公众号发起的活动。”罗小姐告诉笔者,只要先关注这个号,就能有一次开红包的机会,并获得虚拟货币。随后,还能分享给好友一起开,好友开出的红包金额可以和自己的红包“合体”,累加满100元后,就能提取现金。陈女士先打开了一个红包,金额有26.5元,于是她跃跃欲试,将链接转发给所有好友。
“我微信好友有100多人,要凑满100元应该非常容易。实际上,一开始红包金额涨得也很快,不到1小时就到了80多元。”然而,陈女士渐渐发现,金额涨幅越来越慢,好友开出的20、30元红包,“合体”后只有0.2、0.3元。
最令人大跌眼镜的是,当到达88元后,红包金额不升反降,竟然还少了2元。“这下我明白了,100元是永远到不了的。”她表示,最初开始抢红包时,参与人数还不足千人。短短一天内,人数已逾10万人。
“每一个帮我开红包的朋友都必须先关注这个微信号,而他们也很可能再邀请其他人。最后,公众号没花钱,却迅速涨粉,我们都成了水军。”陈女士叹息道。
恶意营销将被禁号
目前,越来越多的微信公众号开始发布活动信息,而这些链接均能在短时间内吸引众多目光。然而,在虚假宣传甚至恶意营销前,谁能来管管这些公众号?对此,腾讯集团市场与公关部相关人士表示,将对恶意营销及诈骗的公众号进行严厉打击。
“对于违背微信平台运营规则的行为,我们绝对不会坐视不管,会给予严厉打击。对于恶意营销以及诈骗,则更不例外。”该负责人表示,如果用户在微信上遇到涉及恶意营销以及诈骗的信息、链接或者公众号内容,可以通过分布在微信客户端上的举报入口进行举报。一经核实,微信将会对这些信息进行限制分享直至封号的处罚。对于违反法律的行为,还将配合公安机关将这些涉案人员绳之以法。
微信方面近日宣布,针对公众号通过红包、抽奖等方式诱导用户将营销内容分享到朋友圈的行为,一经发现或者被举报,相关消息将被拦截,且永久生效,严重者甚至会对域名、IP地址、公众号进行封禁。
据悉,这次清理朋友圈内容,重点是为了整顿公众号和第三方链接,打击诱导分享行为。哪些行为属于诱导分享呢?微信相关负责人介绍,现在很多公众号都有分享朋友圈可参与抽奖的活动,这就是明显的诱导分享行为。此外,公众号活动页面出现“分享朋友圈”等类似字样,用按钮、弹层、弹窗来诱导用户分享等行为,都属于诱导分享行为。此外,微信禁止用夸张言语来胁迫、引诱用户分享。如果用户在朋友圈看到含有“不转不是中国人”、“请好心人转发一下”、“转发后一生平安”、“转疯了”、“必转”等字样的文章,可以立即举报。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