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报记者 邢晓芳 黄启哲
终于,互联网让陷入绝境的传统正版音乐产业看到希望之光。随着流媒体播放平台对版权的日益重视,用户可以通过合法渠道收听到越来越多的正版歌曲。过去以非法下载“摧毁”实体唱片公司的网络,正在为音乐产业重建探索新的模式。腾讯掌门人马化腾日前公开呼吁:跟随网络游戏和影视知识产权发展的步伐,进一步重视音乐、文学、动漫等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环球音乐最近公布了一组2014年度财务数字:去年实体唱片收入同比下 降12.2%,音乐版权收入同比增长2.8%,达到6.73亿欧元。这其中,网络流媒体音乐平台对音乐版权的贡献不可忽视。而《2014中国音乐产业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底,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的登记作品约31万首,年许可收入破亿,总额约为人民币1.12亿元,比2012年增长2.13%。
有理由相信,随着“互联网+”的兴起,“正版时代”正提速到来——音乐人能笑着把钱挣了,听起来已经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神话。
音乐行业:年收入将破82亿美元
唱片公司和音乐人能从网络播放下载中挣到钱,放在几年前,几乎是想也不敢想的事。上世纪90年代互联网的兴起,让歌曲MP3非法下载横行,消费者不再愿意花钱买唱片,唱片公司则在一桩又一桩的侵权官司中疲于奔命。而随着移动端和云技术的发展,网络巨头们瞄准了流媒体播放平台这个音乐服务产品。短短数年间,百度音乐、QQ音乐、网易云音乐、虾米音乐等各大平台迅速成长,成为PC和移动端最主要的音乐产品。索尼音乐预测,4年内音乐行业年收入将破82亿美 元,其中通过流媒体和订阅方式所得将从去年的18%上涨到60%。
“蛋糕”做大之后,“出身”成了问题。不能再像非法渠道那样“偷偷摸摸”,流媒体平台不得不从源头寻求合法性。在美国,最主要的流媒体平台之一Spotify2013年支付了高达3亿美元的版权费用,占其全年营收的七成。
表面上看,播放平台承担了版权费用,国内用户在线收听、离线下载如今仍然是免费的。但事实上,平台上的广告和收听音乐产生的流量,都能为平台来带一定收入,而想要收听更高品质的音乐、获得更多歌曲的下载,用户必须成为网站会员,每月支付10元至15元不等的会员费用。某种程度上,这也为培养用户付费习惯打下基础。著名乐评人金兆钧说,“无论买单的是谁,通过购买版权将利益返还给创作者,对于互联网音乐产业的发展来说,本身就是一大进步。”
未来:得版权者得天下
各路互联网巨头为什么愿意“砸钱”买版权?马化腾在提案中列出一组数据,2013年中国网络音乐用户规模为4.53亿,但数字音乐收入仅为5.12亿元人民币,通过网络收听音乐已然成为习惯,然而相应的商业模式却没有建立起来。当技术不是问题,产品日趋完善,版权便成了抢占市场份额的重要筹码。
而腾讯确实也是这么做的。就在前不久,微信单方面禁止其他音乐平台分享功能,更是引起不小的波澜。有分析认为,这是微信助力其兄弟产品QQ音乐的一剂猛药。目前,QQ音乐已拿下国内多家唱片公司的新媒体音乐代理版权业务,在掌握优先播放权的同时,还可以通过分销模式,将播放权提供给其他流媒体平台。对于 用户来说,此举最切身的变化是,想要收听,必须去版权指定平台。
去年年末,周杰伦的新专辑《哎呦,不错哦》和林俊杰的《新地球》在QQ音乐独家发布时,其他网络平台一度无法收听,虾米音乐在周杰伦婚讯传出时甚至自嘲道:“杰伦的版权我们暂时买不起,但我们依然祝福杰伦的婚礼。”这个国内起步较早的网络音乐平台,体量不及腾讯、网易等互联网巨头,却也通过抓住独立音乐人和小众厂牌的版权资源,在行业内占有一席之地。
实体唱片业的昔日繁荣不可重现,而从MP3下载到流媒体在线播放再到云储存,互联网不断刷新着音乐载体的形态,长期被搁置的数字音乐产业规范随着流媒体的出现重燃希望。“无论何时,人们对于音乐消费的需求是十分巨大的。产业从实体唱片向数字音乐发展,本身是不可逆的过程。可是,不管载体形态如何进化,版权都是解决音乐产 业最重要的问题。”金兆钧说。
在线版权只是音乐版权的一个方面,互联网资本的介入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网络侵权现象,然而KTV、音乐演出中 对歌曲版权的使用,同样需要相关机构来监督。所以,从音乐产业“互联网+”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版权代理的角色交由第三方非盈利机构来扮演,或许是产业发展 向前迈出的重要一步。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