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网记者 陈桂兰
提起松江车墩镇,除了大家熟知的影视乐园,工业园区、黄浦江上游水源地外,非常出彩的还有文化艺术一项——农民丝网版画。车墩的农民丝网版画去年囊括了全国农民画国家级评选十项大奖,并被列入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今,农民丝网版画作为打造文化车墩的一张新名片,可谓风华正茂,声名鹊起。
不久前,记者去车墩镇,了解市妇联的一个购买服务项目——车墩镇组织妇女服务对象开展丝网版画创作的采风及基础培训,在公益组织上海飞尔社工师事务所有关人员的引导下,记者踏进了车墩镇丝网版画创作基地。
“泥土”味儿十足
据了解,该项目参与者达100余人次,很受欢迎。在创作基地,50来岁的顾培莲正在埋首绘画。走近细看,她的画纸有两层,底下一层是白描稿,在上面覆了的一层透明纸上顾培莲正在涂颜色,她周边的墙上挂满了乡土气息甚浓、色泽鲜亮、肌理效果独特、“土”味儿十足的作品,内容有纺线织布、摇橹采菱、摘桑养蚕、庆丰收、扭秧歌、过大年、闹元宵等等,造型大胆夸张,反映的都是农民生活的场景,画风质朴、清新、鲜活。顾培莲曾获得过多次国家级大奖,也是献给第四届世界妇女代表大会的十米长卷《今日农家女》的作者之一。车墩镇有着像顾培莲这样的一批爱好丝网版画的农民呢,真牛!
获农民画十项大奖
被文化部命名为 “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 的松江,90%丝网版画创作区域在车墩镇。车墩丝网版画创造基地负责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之一的张玉良告诉记者,丝网版画是工业革命的产物,它大胆吸收了现代丝网感光技术,是欧美艺术家将其从印刷中分离出来,成为版画中一种独立的表现方式,而这种方式正是与我国传统的漏印技术相吻合。凭着一些农民对美术的爱好,1985年开始,在松江文化馆的培训下,丝网版画便在车墩镇这块沃土上生根、传承,并绽放出农民版画的独特异彩。30年来,无数的国家级大奖和荣誉接踵而至。
2013年,凭借独特的丝网版画优势,车墩镇被上海市文广局命名为,“上海民间中国文化之乡”,许多农民画家还到过德国、法国、匈牙利、希腊等国参展。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美国四所大学收藏了五幅钱炳荣的代表作,钱炳荣还获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家”证书。如今,富有中国农民特色的丝网版画已走向世界,受到异国人的青睐。
车墩镇文体所副所长、妇联副主席陆群介绍说,去年车墩镇丝网版画囊括了全国农民画国家级评选十项大奖。获得一金、二银、四铜、三个优秀奖。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等主办的“青山绿水中国梦”全国农民画展,车墩镇也有四幅丝网版画作品获奖,其中封文静的作品《十号街区》获得大赛金奖,周菊华的作品《金色鱼塘》获得大赛银奖。陆群说,金奖、银奖作者都是女性,“获奖者能顶上半边天呢!”。
“一镇两貌”注入文化内涵
据了解,从2013年开始,车墩镇着手规划“一镇两貌”目标:一是打造老上海风貌集镇,二是改造千年古镇华阳老街,突出车墩镇特有的老上海风情和江南古镇风貌。丝网版画作为车墩镇的一张新名片,将陆续布置在古镇中的显要场所,作为标志性的文化符号加以弘扬。
其次,在松江新城的地铁口、车墩镇北松公路、影城路等主要路段,已陆续布置丝网版画作品。在得胜村、长溇村、汇桥村、东门村等,也作为标志性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开创了墙体丝网版画新农村风情长卷。从去年秋天开始,镇文体所组织版画骨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创作了30幅系列丝网版画,传承民间文化,弘扬社会美德,营造车墩镇地域特色文化品牌。据悉,这组系列版画目前已完成过半,阳春三月将面世于车墩镇。
激活民间民俗文化元素
车墩镇研究丝网版画的业内人士坦言:改革开放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农村城市化,农民市民化,手工自动化。经济大发展带来的工业化、信息化、全球化等进程,几乎从根本上颠覆了乡土文化,乡土文化不仅被边缘化,而且急速消失又往往使人不知不觉,文化断层的出现将是必然的。近年来,使人欣喜的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又被提上了议事日程,不少传统文化之精华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来加以保护。丝网版画,正是激活了民间民俗文化元素,已完全地域化了。
在车墩镇丝网版画基地,记者了解到昔日农民们创作的丝网版画,已经开发了丝网版画丝巾、手提包、晴雨伞等小件礼品。只是这些礼品基本停留在作为赠送佳礼的状态,还没有真正走向广阔的市场。如何让更多的人欣赏,还要依赖政府的支持和专业人士的市场运作。听说车墩镇党委、政府在开发华阳老街时,已经将丝网版画的传承、展览、体验及后期延伸产品提上议事日程,车墩镇人为此群情振奋。
“沧海不遗点滴,始能成其大,泰岱不弃拳石,始能成其高”,外来文化工艺融入中华传统文化,车墩人能取精华、打造出上海本土的一个文化品牌,使民间民俗文化得以一朝定格,涓流不息,我们要为上海再添新景点赞一个吧!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