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快到了,孩子们陆续放了寒假,每年春节医院都有一波儿童就诊高峰,从心理学角度上讲,从高度紧张的工作状态到放松的长假生活,易造成心理失衡。如果人们突然从紧张的状态中停下来的话,大脑所建立的适应紧张节奏的心理模式会突然失去对象物,加上生理和心理的惯性作用,会使人们面对宽松的环境反而感到不适应。近年来,这种“节日综合症”越来越多的发生在儿童的身上,形成“儿童节日综合症”。节假日期间许多家庭会增加家庭聚会和拜访亲友的数量,增多户外活动,导致儿童暴饮暴食机会增多,作息时间很不规律。这些负面影响会给儿童生理和心理状态带来压力,导致过年过节的时候,医院腹泻、发烧、感冒的幼儿数量大幅度上升,出现了儿童“节日病”。那么就让我们看看,怎样避免儿童“节日病”:
天天上网、玩手机、看电视
后果:网瘾、手机依赖、电视儿童
放假了,考完了,家长、孩子都长长舒了口气,电脑、手机、电视通通解禁,特别是家庭聚会时,为了让孩子们安静地坐在位置上,给他们一个手机或PAD,似乎成了最有效的方式,当这种模式天天上演,问题就来了,孩子们在家庭聚会时不再关注寻找同龄人玩耍,出门旅游时对周边的新鲜事物不感兴趣,时时刻刻惦记着手机、PAD,甚至为此减少睡眠时间,一旦开了学,不仅生活节律难以迅速调整回来,而且对电子产品形成的依赖,让其在接触不到时产生各种生理和心理的不适。
预防攻略:合理分配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出门前想好并准备好可以让孩子参与的游戏或节目,鼓励孩子在户外、大自然中寻找发现乐趣,并及时地给予正面鼓励。生活节律打乱之后需要重新建立,如每晚睡眠及早上起床的时间,一日三餐的时间,每日排大便的时间,重新建立需要经过1~2周的时间,所以,节假日宝宝的生活作息时间希望与平时相差不超过1小时。
祖辈宠、父辈骂
后果:孩子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爱发脾气或哭闹
春节是家庭团圆的时刻,对于难得一见的孙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们给了最大的宠溺和呵护,但父母们常常看不下去孩子们的愈演愈烈的小霸王作风,因此春节成了多代同堂时育儿冲突最集中爆发的时段,这种冲突对家庭和睦气氛的破坏,不仅增加了孩子的焦虑和不安全感,并向孩子示范了不良的处理事件、管理情绪的方式,也让孩子在家长的矛盾中寻找到了“游弋”的空间。
预防攻略:提前制定孩子的假期生活作息表,包括起床、吃饭、睡觉、做家务、游戏、作业的时间,并清晰罗列不可逾越的红线行为及相应的奖惩措施,事先让所有家庭成员知晓,以统一家长的管理行为。
睡懒觉、顿顿大餐
后果:呕吐、腹胀、腹泻等消化道疾病
一放假,总想睡个懒觉,于是,原本8点多吃早餐,常常拖到10点多。生活作息被打乱,饮食也没规律了。亲朋友好友聚会少不了大鱼大肉,外加小零食,好吧,肚子痛、腹胀、腹泻成了最常见的儿童节日病。
预防攻略: 饮食不均衡会导致机体失调,鱼肉荤腥过量食用,不仅不容易消化,甚至在小年龄的儿童中产生食物过敏、食物不耐受的问题。所以,即使在节日期间,也应注意荤素搭配,素菜量应是荤菜的3-4倍,并减少甜腻食物的摄入。
频繁聚会、捂的过多
后果:感冒咳嗽等呼吸道疾病
春节期间少不了四处走亲访友,孩子怕冷也怕热,很多老人带孩子出门特别愿意捂严实点,一来手脚被束缚住,孩子没有运动的机会,二来,稍微一动就出汗,受风反而感冒着凉。
预防攻略:进出空调房衣物及时增减,看孩子冷不冷不是摸手心,而是颈后。只要脖子后面是温温的,就没什么问题。小朋友穿得跟家里最怕热的大人差不多就行。应避免带孩子长时间停留在室内公共场所,避免交叉感染;建议多参加户外运动,比如公园散步、爬山等。
边吃边笑闹 接触危险品
后果:气管异物、炸伤等意外
意外是过年期间幼儿急诊中常见的,罪魁祸首就包括家家的年货里都少不了的瓜子、花生、小核桃、糖果。由于儿童的咀嚼功能不完善,他们在吃花生、瓜子小核桃果冻QQ糖等食物时,都可能一时疏忽,呛入气管。异物较大时,还会发生严重的呼吸困难、缺氧。
预防攻略:不要在孩子进餐时逗他,不要让孩子躺床上吃东西。吃糖葫芦、棉花糖、羊肉串时,不要让孩子拿着尖竹棒嬉闹,以免戳伤眼睛,鞭炮要尽量放在孩子拿不到的地方。
专家介绍
陈津津,主任医师,儿科学博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加拿大儿童游戏心理治疗师,言语康复治疗师,美国康奈尔大学访问学者,中华预防医学会儿保学组青年委员,上海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委员,上海营养学会理事等。擅长儿童营养及喂养、发育迟缓(动作、语言、体格)、言语障碍、行为情绪问题、学习困难、感觉统合失调、孤独谱系障碍等诊治。
专门门诊:
星期三上午(上海市儿童医院北京西路院区)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