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上海文学艺术奖”颁奖典礼12月17日在上海大剧院举行。荣获“杰出贡献奖”的奚美娟(左)在休息室见到荣获“终身成就奖”的秦怡(中)、陈佩秋正在交谈,马上说:“我要去向老前辈问好!” 陈正宝摄
【上海文学艺术奖】
注释:“上海文学艺术奖”是上海文学艺术类的最高奖项。10月16日,第六届“上海文学艺术奖”评选拉开帷幕。这是上海在时隔12年后重新启动该奖项评选,旨在表彰和奖励为促进和繁荣上海文学艺术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作品,今后将每五年评选一次。12月17日,第六届“上海文学艺术奖”颁奖典礼举行,引发全国文艺界高度关注。
盘点:12月10日,经过近两个月认真细致的评选,第六届“上海文学艺术奖”获奖名单揭晓,方增先、吕其明、陈佩秋、尚长荣、贺友直、草婴、徐中玉、徐玉兰、钱谷融、秦怡、舒巧、焦晃(以姓氏笔画为序)这12位德高望重的文艺家荣获“终身成就奖”。于本正、王安忆、陈少云、陆谷孙、李莉、周慧珺、施大畏、赵丽宏、奚美娟、黄蜀芹、蔡正仁、廖昌永(以姓氏笔画为序)这12位德艺双馨的文艺家荣获“杰出贡献奖”。
今年重启“上海文学艺术奖”评选,是上海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举措,也是上海率先进行城市文艺“荣典制度”的一次积极探索,以此助推上海文化的发展。此次评选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表彰了一批为文化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更树立了文化精神的标杆,指引了未来前行的方向。上海也以此次评选为契机,进一步细化各项配套措施,不断放大上海文艺家的集群效应,建立名家大师勇攀高峰、青年人才不断涌现的文艺人才长效机制。
24位获奖文艺家成为2014年上海这座城市最激荡人心的文学艺术话题,社会各界向名家大师致敬的氛围也成为冬日里最温暖的一道风景。
【演讲季】
注释:今年,申城出现了“思南读书会”、“望道讲读会”等新的公益讲座,与已有的文汇讲堂、海上博雅讲坛、解放文化论坛、上海科普大讲坛、上海图书馆讲座等构成沪上讲座新生态,往常的私人阅读、学术阅读走向公众视野,成为沪上人群精神文化生活的新选择。
盘点:新开辟的“思南读书会”聚焦文学爱好者,将上海书展期间的“上海文学周”延续到日常生活中,每周固定时段推出,形成了固定的小众文学圈;“望道讲读会”以古今中外的哲学、社科类经典为主线,提倡深度阅读,深得好评。其他讲座也引发了不同程度的主题热。例如,上海社联和文汇报社联合举办的“东方讲坛·文汇讲堂-哲学与我们的时代”演讲季,邀请沪上“哲学七贤”吴晓明、张汝伦、俞吾金、王德峰、童世骏、高瑞泉、陈卫平先后就哲学与社会热点展开演讲和互动,掀起了沪上的哲学热。
金秋十月,“东方讲坛·文汇讲堂-文学与我们的生活”演讲季推出。“文学季”每期有一位作家和一位文学评论学者同台共话“文学与我们的生活”这一主题。从10月25日至12月20日,格非、方方、孙甘露、贾平凹、韩少功等5位著名作家从天南海北汇聚到上海,与杨扬、汪涌豪、罗岗、陈思和、王晓明等5位文学评论界专家学者一一相对,与读者共同分享文学对我们的意义。
【海漂】
注释:“海漂”曾经指赴海外留学、毕业后仍留在国外未回国的人,如今却更多打上了“沪漂”的烙印,成为漂在上海一族的统称,与生活在北京的“北漂”相对应。这些来自非上海地区、非上海户口,但在上海生活和工作的人,被统称为“海漂”,也叫“新上海人”。
盘点:作为一座移民城市,从某种意义上说,上海的文化基因在最开始都是“漂”进来的。如今,数量庞大的“海漂”构成了上海的新型文化生态,为文化建设注入了新思维、新方法和新活力。“海漂”一族的生存发展现状如何?理想与现实有落差吗?是什么支撑着他们前行?据统计,目前在上海的“海漂”中,35岁以下的占了九成,“漂”进“漂”出的过程成就了上海一大文化景观。有人认为,相较“北漂”的上下游分明,“海漂”更加务实,水准也比较均衡。一位“海漂”曾道出这番“告白”:忍受着蜗居和拥堵的交通,承担着默默打工或创业带来的巨大压力,但如果再给一次重新选择的机会,仍然选择上海,看中的正是这座活力之都的海纳百川与无限生机。
虽然“海漂”路漫漫,但难挡平凡人对更多机会、更好生活、更强大自我的孜孜向往。文化“海漂”在创业过程中,往往要面对准入门槛高、市场占有率低、应对风险能力弱等一系列问题。近年来,上海通过机制创新,为艺术人才在评定职称、入户上海等方面提供了政策保障和资金支持,“海漂”一族在这片文化热土扎根,逐渐收获了越来越多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时间都去哪儿了】
注释:1月30日,2014年央视春晚播出。《我要上春晚》年度总决赛胜出歌手王铮亮登台演唱其代表作《时间都去哪儿了》。这首曾经的电视剧主题曲因一部电影再度走红,后又经春晚的演绎,成为一整年流行于网络内外、各个年龄段人士的自我反思。2月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时提到了这首歌,引发了以“时间都去哪儿了”为话题的全民讨论。
盘点:“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来得及年轻就已经老了。”最初,《时间都去哪儿了》以温婉的旋律与暖心的歌词深刻描摹出的,是父母对子女无私的爱。除夕夜里,从荧屏流淌到千家万户,成为中华民族团圆佳节里,呼唤亲情的一曲清泉。但很快,不仅歌曲唱红了大江南北,歌名更成为年度热词,出现在各个角落。
歌曲之所以能传唱到春晚舞台之外,除了其切中当下人们常因忙碌而忽略父母的普遍无奈,更因为歌名《时间都去哪儿了》本身是个诘问,直指互联网时代下,每个年龄段人士不约而同的心态。在感慨时光飞逝的命题前,亿万人有着共鸣与唏嘘。共鸣在于,信息爆炸的当下,时间对所有人都是公平而吝啬的,几乎每个人都有“逝者如斯夫”的危机感。而唏嘘则在于,即便人们心知肚明时间都去哪儿了,知道生活的各个层面都正在被互联网碎片化,但依旧无力改变现实,只能无奈地感受着时间的悄然流逝。
【二次元】
注释:二次元一词最初来自日本动漫,原意是二维、平面,后来专指动画、漫画、游戏文化所构筑的虚拟世界。2014年,随着《小时代》系列电影的热映、弹幕视频网站的走红、地铁动漫列车被粉丝跪拜等现象的出现,“二次元”进入文化学者的视野。
盘点:一些学者认为,二次元是“互联网虚拟属性与青春特质共谋的一种世界观”。它用萌化、少女化、拟人化的手段,软化了现实世界的运行法则,带有强烈的游戏感和青春乌托邦色彩。网络上,二次元审美关于“萌属性”、“萌用语”的标签总计60多个类别大约1000个,这些标签成为青春一代在异世界中思考人生、思考世界、互相交流的工具。
2014年,以二次元属性建构情节的电影《小时代》系列,累计吸金10亿元;“弹幕”异常火爆,甚至走进实体影院;上海地铁2号线动漫列车遭遇粉丝跪拜;SNH48星梦剧院火热;日本虚拟歌手初音未来的演唱会门票一票难求等现象呈密集式爆发……有学者认为,互联网作为“青春文化”的场域及其催化的二次元审美,是网络一代与主流文化形成冲突的主因。随着资本的不断介入,这些层出不穷的、以二次元审美为核心的文化产品,已经对主流文化构成了挑战。
二次元审美正向现实世界袭来。对动漫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与空间的“解构”,催生了美拍、美图秀秀等视像工具类网络产品,引导时尚与文化娱乐行业的产品变革。同时,微信、陌陌等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社交类网络产品,也正在迅速改变现实世界中人群的组合、离散规则。
有学者担心,如果任由二次元审美不断滋长,主流文化和青春文化将来会上演具有破坏性的碰撞,因此,对二次元的“热”进行“冷”思考很有必要。
【穿越】
注释:物理学中的“穿越”,也就是时空旅行,指的是人或物体从所在时空进入到另一时空的事件。英国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曾在《每日邮报》上发表文章称,时空旅行在理论上是可行的,并提出了三种可能的方式:虫洞、黑洞和光速飞行。2014年,由于《星际穿越》和《超体》两部科幻电影的热映,时空穿越又一次成为大众热议的话题,并引发了科幻电影热。
盘点:时空穿越尽管还只是科学家的设想和推论,但它早已在科幻文学、影视作品中无数次“付诸实践”。
英国导演诺兰执导的电影《星际穿越》,把霍金提到的前两种穿越方式都用到了,太空飞船通过虫洞往返于两个空间--太阳系和另一个遥远星系,又在黑洞附近的星球上经历了时间的变缓。由于有大批科学家提供理论支持,《星际穿越》被称为“史上最科学的科幻电影”,片中的黑洞外观是根据霍金的好友、著名物理学家基普·索恩的模型来制作的。
在人们对“穿越”引发的热议背后,则是科幻题材影视作品在国内的升温,因“穿越”引发的科幻热引起了国内资本对科幻片前所未有的重视,中影集团曝光了一批新电影项目,其中就包括《超新星纪元》《流浪地球》《微纪元》三部科幻片,均改编自刘慈欣的科幻小说。甚至有人提出,2015年,将成为国产科幻大片元年。
【任性】
注释:今年4月,江西一老伯在被骗7万元后,不报警反而继续给骗子钱,结果被“骗”去54万多元,老伯语出惊人:“就是想看看他们究竟能骗我多少钱!”被网友调侃“有钱就是这么任性”。就此,“有钱,任性”成为流行语,在各大网络平台渐火。之后又衍生出“年轻就是任性”“成绩好就是任性”等等,百搭的“任性”包裹着一连串事件,成为好友间以及微博、论坛上使用频率很高的调侃用语。
盘点:一年前,“土豪”风行;转眼间,“有钱,任性”盛传。把这个词语推上风口浪尖的,还要数“土豪”刘益谦。今年4月,刘益谦在香港苏富比用2.8亿港元拍下明成化斗彩鸡缸杯,交接时,他用鸡缸杯喝了一口普洱茶。史上最昂贵的“一口茶”喝下才半年,11月26日,香港佳士得秋拍上,刘益谦又以总价3.48亿港元拿下“明永乐御制红阎摩敌刺绣唐卡”。成交后,刘益谦在微信朋友圈感叹:“硬从老外手上夺爱,3.1亿港元落槌,好辛苦。任性!”
尽管社会学者用“这是个全民‘任性’的时代”来调侃这句话的火爆,但这股“任性”之风带来的负面效应却多过正面。据央视为春晚语言类节目所作的调查显示,近七成网友对热词“任性”持反感态度,多数网友表示,这种炫耀资本的态度不可取,易引发不健康的攀比、炫富等社会现象。
【广场舞大妈】
注释: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中老年人,特别是一些退休大妈,在清晨或傍晚找个广场、公园聚在一起跳跳舞,既锻炼身体又交到了朋友。但大妈广场舞有时因为噪音扰民等问题,给周边居民带来不小的影响,这在今年成为社会激烈讨论的热点。
盘点:广场舞本该是城市一景。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国县级以上城市就兴起修建文化广场的热潮。大家普遍认为,广场舞既丰富了中老年人的文化生活,又为城市生活添光加彩,有人甚至把它看成融入城市生活的象征。但今年以来,一些地方围绕广场舞噪音扰民的纠纷呈现激化趋势。在北京、武汉、成都等地的一些小区,不堪忍受噪音的市民甚至采取放狗、泼水等过激行为。上海的鲁迅公园等公共场所,也曾出现广场舞大妈为争地盘发生冲突事件。一时间,广场舞大妈似乎成了大家的吐槽对象。其实,问题不在于广场舞本身,而在于噪音扰民。毕竟不是在自家客厅,而是在公共空间,在尽情享受音乐和舞蹈的时候,还得考虑他人的感受。为此,沪上推出了广场舞“文明公约”,倡议广场舞在早7点至晚9点间进行,音量不超60分贝。与此同时,上海各社区文化中心也积极打开大门吸引广场舞爱好者进室内跳舞,并开动脑筋为社区居民跳舞挪地方。
文汇报官方微信盘点2014十大网络热词
2014年的网络世界风起云涌,不少网络热词借力社交媒体迅速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文汇报官方微信盘点了2014十大网络热词,同时附上独家释义和微信表情。详情请扫二维码。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