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上某科研机构带着一项有关医疗器械的知识产权,满怀憧憬与企业洽谈成果转化,结果只得到了令人失望的报价:1000万元。知识产权管理和成果转化服务机构盛知华接手了这一项目,谈判结果震撼了发明人:企业愿出5.4亿元许可费,这还不包括后期销售提成,并承担全额研发经费。
科技中介服务的价值挖掘能力,正受到上海各级政府的高度关注。在日前召开的中共上海十届市委七次全会上,科技中介服务在科研成果产业化商业化中的发酵作用被屡次提及。集聚“大院大所大校大企”的徐汇区一度为难以提高科技创新投入产出比而困扰,以盛知华为代表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令人“豁然开朗”——以专业科技服务撬动创新,让更多实验室“火花”发酵为“科技大爆炸”。
“惊险的一跳”是项专业活
从1000万元到5.4亿元,这个战绩并非孤例。盛知华成立四年,先后完成20多项专利和技术的许可交易,合同金额超过12亿元,多项成果实现了向世界制药和农业巨头的技术许可或转让。
“知识产权管理服务,不是敲敲图章、递递材料。”盛知华副总胡炜用“篱笆圈地”打比方:“篱笆圈地,圈得范围小,将来市场价值就小;圈得过大,容易有疏漏,别人也容易溜进来抢东西。”
“围篱笆”的第一步是发明评估,通过全球检索看看一项发明能否授权专利,其次评估其商业价值。这个步骤能淘汰一批“好看不好用”的发明。紧接着,是专利质量管理及专利培育增值。胡炜举了个例子,某机构有项很棒的发明,但交上来的专利数据做得过窄——只针对肝癌。盛知华帮助其设计了一些便利性实验,把数据拓展至肺癌、前列腺癌等几类,修改文本后再申请专利,一举抢占了国内市场的话语权。
最后一步则是市场推广及交易价值评估——“惊险的一跳”在这一环节最终实现。胡炜告诉记者,从1000万元到5.4亿元的“跳跃”是一个极为复杂专业的过程,有一个细节值得推敲:这项知识产权中蕴含一个尚未披露的重要技术创新点,盛知华为这个“创新点”申请了国际专利,然后以其为核心与企业就专利许可进行谈判,“发明人不懂专利、不会叫卖;企业不懂技术、估摸不出价值——缺少专业的科技中介服务,黄金就被湮没在黄沙中。”
拿纸骗纸,创新成了纸上谈兵
科技中介服务,其实算不上新名词。但长久以来,这一行业里只有一大摞帮忙申请专利的代理人,他们做的是“一锤子买卖”,至于专利能否转化——事不关己。大量科研成果因此没人管,无法转化,更进不了市场。胡炜直言:“身边一大堆低质量专利,可用的太少。”
盛知华的寂寞,一度困扰徐汇:区内众多国家级和市级科技园区云集,大牌科研机构、医疗机构、重点实验室应有尽有,但资源优势却难以溢出。徐汇区还集聚着一批高新技术产业,但随着商务成本提高和环境约束增加,科技制造类企业逐步退出中心城区,科技研发类企业面临调整压力。
“产业与科研的力量无法交汇,就形不成新的发展动力。”徐汇区副区长王宏舟用“透绿不透新”形容这种困境:区域内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52.6件,位居全市第一,但科技创新投入产出比并不好看。
“问题的关键,在于专业化科技服务业不成熟。”王宏舟说,缺少科技中介的“挖掘”,各方对知识产权的认识产生了偏差——申请专利从价值含量变成了指标含量,有的企业仅仅为了返税而去申请低质量专利,“拿专利表换返税表——这是拿纸骗纸,让创新成了纸上谈兵。”
建舒服的池子形成良好创新生态
为了从“纸上谈兵”的困局中突围,徐汇区致力于打造科技创新服务示范区,重点聚焦知识产权服务、科技金融服务、科技研发服务等科技服务业。目前,区内各类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达130余家,还引入了多家天使基金和种子基金,集聚科技风险投资机构近200家。2013年,区域科技服务业营收515亿元。
徐汇区委书记莫负春表示,科技服务业具有强大的杠杆作用,它能充分激发企业的自主创新,还能催生新业态;更为重要的是,它能真正激活市场中的创新因子,成为市场发挥配置资源作用的重要力量。
“一个区域,是否具有创新气质,企业用脚投票。政府要做的,是建一个舒服的池子、合适的圈子,形成良好的创新生态,让大家能方便地找到集成创新需要的人才和业态。”池子有了,圈子对了,事就成了——王宏舟这样理解。
据悉,作为“建池子”的重要一步,徐汇区将建立上海知识产权服务业联盟,依托盛知华、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上海硅知识产权交易中心等专业机构,推进更多知识产权成果转化。
文汇报记者 顾一琼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