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今年口碑剧代表《北平无战事》剧照。除了功力深厚的编剧、电影质感的镜头运用,演员的精彩演绎也是《北平无战事》成功的关键。外柔内刚的崔中石、隐忍坚毅的谢培东、市井义气的马汉山、狡猾狠辣的徐铁英……剧中7位影帝、视帝将各自饰演的人物都当成主角一样来演绎。而正是这些生动、具体的人物撑出了历史的厚度。
电视剧是最家常的娱乐载体之一,大俗与大雅在这里交汇。2014年的国产剧表现似乎比电视剧情本身还要跌宕起伏。有的剧你可能没看过,却一定听过它的故事。年初,年末,编剧于正一部《宫锁连城》,一部《神雕侠侣》让我们看到什么叫噱头大于内容,桥段拼贴与公式化的人物,也让业界反思,荧屏的创造力在哪里?荧屏真的成了娱乐与商业的奴隶?当然,成为现象剧的并非全靠炒作,国庆档一部《北平无战事》发酵至今。7年磨一剑的《北平无战事》,以深厚的剧情内涵、考究的镜头语言、精彩的演员表现告诉观众荧屏中还是有那份耐得住寂寞、反得了潮流、对得起等待的情怀。所幸,这样的情怀我们也能在《马向阳下乡记》、《原乡》等剧中得以一窥。电影、书籍是电视剧的重要资源,今年荧屏又迎来了一批改编作品,其中既有被诺贝尔文学奖加冕的《红高粱》也有备受影视界追捧的《金陵十三钗》,高起点带来了高期待,但是电视剧的家常特质、商业属性与原作的情怀寓意间的博弈从未停止。除了改编剧,今年也是职业剧批量上马的一年,“妇产科”与“离婚案”成了最常见的题材,而艺术表达与内容严谨间的矛盾却依旧存在。
电视剧《马向阳下乡记》让不少观众感叹,在剧中看到了自己。
现象一 口碑剧在家庭与个人中看到“会呼吸”的历史
●《北平无战事》●《马向阳下乡记》●《原乡》●《父母爱情》
在电影《一代宗师》中,最感人的莫过于叶问那句:“如果人生有四季,四十岁前,我的人生都是春天。”在无力阻止的历史洪流前,“家”是叶问心中那盏不灭的灯,不惑之年,那盏灯却也灭了。影视作品是神奇的,在现实中我们永远无法真正了解他人的疼痛,但在剧中我们似乎得以感知一二。也许对历史的最大尊重,不是专注江山兴亡的宏大叙事,而是平静地讲述个人疼痛。可喜的是,今年的不少口碑剧都在通过对于家庭与生动个人的展现,赋予历史鲜活的“呼吸感”。
年初,电视剧《父母爱情》借着春节档,掀起了人们对“家文化”的讨论,剧中父母跨越了50年的爱情是温情的象征,也是历史的见证。观众坦言,剧中最感动自己的是平凡家庭的“家长里短”。父母彼此间的争执与妥协、与5个子女的关系、与邻里的相处之道都成为了“家”这个词最生动的注脚。
电视剧《原乡》讲述了一群撤退到台湾的老兵渴望“归乡”的故事,望家乡,去路遥,多年的生离对一些人来说竟成了死别。那道浅浅的海峡又怎能轻易渡过,这道历史伤口的揭起又岂是易事?《原乡》巧妙地聚焦老兵个体,故事从大年三十这个原该举家团圆的特殊日子说起,张国立扮演的老兵洪根生在台湾已有了新的家庭,但心上依旧放不下在江西老家的妻儿。“回家”一直是这个老兵心中最大的煎熬,而两个家的抉择成了他难言的隐痛。这段历史由于家与人的承载成为观众心上会呼吸的痛。
说到今年的口碑剧总绕不过《北平无战事》。金融剧、谍战剧、历史剧,很难将它嵌套进一种类型,而这些内容剧中却都有涉及。全剧看下来,不难发现,这些表象其实只是编剧家国历史观的冰山一角,巨大的解读空间让该剧充满余味。剧中反复出现的“花长好,月长圆,人长寿”便是对美满家国梦的渴望。有人说,主角方孟敖寄托了编剧的历史观,梁经纶承载了编剧的哲学观。因为战乱方孟敖与家人疏远,在一次流血事件后,父亲焦急赶来相救,什么是国,什么是家,在那一刻凝固在父子的深情对望中。梁经纶是一个有救国理想的青年,却因做了错误的选择而承受内心的矛盾撕扯,爱情与信仰的焦灼博弈让他遍体鳞伤。
与前两部剧的厚重历史走向不同,口碑剧《马向阳下乡记》则将目光投向乡村。观众眼中的时髦大叔吴秀波剃去了标志性胡渣,晒黑了皮,走进农村当起了村官。这部前期没多少宣传,题材“很乡土”的电视剧,却在网络中引发热潮,全网点播超过5亿次。吴秀波认为,《马向阳下乡记》的突破在于,这是一部不光拍给农村人看的农村题材剧。剧中不但涉及了“空心村”、土地流转等乡村真实问题,还展现了马向阳这个城市青年,逐渐融入农村、下决心改变农村的心路历程,舍弃了刻意的搞怪、夸张,而是用浓郁的生活气息炮制出鲜活的戏剧感。
有人说,当我们看影视剧时,我们其实是在看传奇、看自己。而在这些口碑剧中我们既看到历史、社会,也能看到自己。情怀是一个高频词,不少影视剧靠它为自己贴金,我们常常说它,却很难精确解释它。幸而有这些口碑剧,给了情怀真正“落地”的机会。
“高密东北乡无疑是地球上最美丽最丑陋、最超脱最世俗、最圣洁最龌龊……最能喝酒最能爱的地方。”小说《红高粱》的开头充满爱恨交织的诗意,电视剧是否展现了那个永恒的高密?答案见仁见智。图为电视剧《红高粱》中周迅扮演的九儿。
现象二 改编剧从小说、电影到电视,抓了一手好牌,“转码”依旧不易
●《十月围城》●《红高粱》●《四十九日·祭》●《神雕侠侣》
今年的电视市场,改编作品形成了一股不容小觑的潮流。它们中有的改编自同名电影、有的同时拥有小说母本与电影版本、有的则取材自荧屏常客;它们中有的弥合着时代的断层感,却依旧难以收获满场掌声,有的则索性靠着博出位,挑战观众的下线。对于它们,观众可以摇头,但是不可否认,电视与电影、小说天然的媒介差异,以及观众对于经典的想象与预设,早在这些电视剧“出生”前,就形成了一道跨不过的“宿命”。
2009年陈可辛一部同名电影珠玉在前,今年年初,电视剧《十月围城》一开播便收获不俗口碑。虽与电影分享相同的名字与历史背景,但从剧情看,两版作品交集不大。电影版着重刻画为革命不惜牺牲的英雄群像,而电影结束的地方,恰是电视开始的地方。电视剧中,切入口变小,主人公变为黄包车夫阿四,这个本该随遇而安的小人物却成了保护孙中山而牺牲的李重光的“替身”,并卷入商人、官员与革命党人的“生死场”。利用电视剧时长优势,无论是感情戏还是社会背景都得到了更多铺陈,不少业内人士将《十月围城》誉为“符合电视规律”的改编。
但并非所有符合电视规律的“转码”都能获得掌声。电视剧《红高粱》有莫言小说作保障,导演郑晓龙、主演周迅保驾护航,播出前集万千期待于一身,播出后却争议不小。为增加故事性与看点,剧中由周迅饰演的九儿身世变得更加坎坷,还新增了九儿的初恋张俊杰、九儿的嫂子淑贤等原创人物,不少观众在繁复的人际关系与琐碎的事件中,嗅出了一丝“宅斗”的味道。这样的情节、人物设定增加了剧情的密度,却也因过度铺陈与展开,将原著中那份最动人的血性与冲击力消解在零散浅薄的兴奋点上。
与《红高粱》身世相似的还有前不久播出的电视剧《四十九日·祭》。在剧本上,后者似乎更有底气。电视剧《四十九日·祭》改编自作家严歌苓在张艺谋电影《金陵十三钗》后,来再度创作的长篇小说,这部电视剧的诞生则是导演张黎与严歌苓讨论长达一年的结果。从两个多小时的电影到46集的电视剧,灾难中,人性的温情与弱点得到了更加具体的展示。但是仍然难逃拖沓、琐碎的批评,收视率持续走低。
这些争议催人思索,是不是所有作品都适合“转码”成电视剧?电视剧的家常特质与商业属性又如何与原作的情怀寓意妥协?也许,如同诗歌就是被翻译所遗落的东西一样,艺术的转码总也躲不过一边收获,一边遗落。
争议也是一种成长。有的作品在尝试改编的可能性,而有的作品却一次次挑战观众的预期,将争议本身“熬制”成热腾腾的卖点。近期最受热议的无疑是新版《神雕侠侣》。“你不见我后,一天想我多少次?”本该不食人间烟火的小龙女坐在杨过腿上说出了这句让人大跌眼镜的台词,而杨过的回答则更加肤浅劲爆,“我要想你四百次,上午两百次,下午又两百次。”在这一版《神雕侠侣》中,杨过变成了韦小宝式的人物,热衷于与姑娘调情,而东邪西毒也被套上了各种吸睛爱情桥段。有网友评价,一部武侠经典就这样被糟践成了肤浅的偶像剧,而原著则沦为了一个博名声的幌子而已。
现象三 职业剧包裹着职业外衣的都市言情剧,你所说的职业是什么意思?
●《爱的妇产科》●《产科男医生》●《产科医生》●《青年医生》●《金牌律师》●《离婚律师》
职业剧不是国产电视剧的强项,但尝试的步伐却从未停止,2014年是国产职业剧批量上马的一年。医疗剧与律政剧成为了两股最强大的力量,其中“妇产科”与“离婚案”似乎成了这两大职业剧的灵感“缪斯”。虽然,这些职业剧中也出现“认真治病”、“专心辩护”的突破与尝试,但其中大多数依旧因专业细节不严谨,以及生硬爱情桥段的喧宾夺主,陷入“不职业”的指责。
周播剧《爱的妇产科》扣响了今年医疗剧的起跑扳机。该剧打出了“悬疑医疗大剧”的名头,医疗事件背后主角牵扯的案件这条暗线,构成了悬疑元素。但早看惯了各类悬疑剧的观众怎会轻易妥协。倒是剧中的妇产科知识大普及成了亮点。剧中医生时不时解释起宫外孕、避孕药副作用、人工流产、试管婴儿等名词,让人们瞬间穿越“医学大讲堂”。虽然剧情并不特别出彩,但这份对职业特性的强调感,倒还担得起“医疗剧”的名头,有媒体人将《爱的妇产科》评为“破局它有份,探路它有功,火候它不足,潜力它尚存。”
有的医疗剧强调着自己的职业属性,有的却所幸让职业沦为包裹爱情的皮囊。“三万、五万、吃”、“碰、碰、和了”,男医生在产房用自创的“麻将法”,为痴迷麻将的植物人产妇接生。《产科男医生》的开头,就“雷”得不轻。医生动手术时涂着口红、医用设备穿戴错误、拿X光片当B超……之后剧中的常识错误也俯仰皆是。而婚外恋、离婚复婚、三角恋等桥段的大篇幅表现,让观众意识到,这是一部包裹职业外衣的言情剧。与《产科男医生》同病相怜的还有电视剧《青年医生》,因为细节的不严谨以及偶像剧般“不接地气”的情感拉锯战,饱受诟病,豆瓣评分仅为5.4。
当然,医疗剧中也有新希望。电视剧《产科医生》收视虽不高,却收获业界口碑。一位电视人评价这是一部真正的行业剧:聚精会神治大病,一心一意“搞政治”。产妇遭遇车祸侧切产子,产后又发起高烧。手术台上,产妇出血不止,从洋法到土招,几经周折才止血……《产科医生》开篇就带来一股生死一线的紧迫。来来往往的治疗过程像医学专业知识竞赛般精彩。难能可贵的是,诊断和手术本身牵动着医院的人事斗争,情感与职业伦理、道德与利益成为挥之不去的迷雾。
在律政剧中,今年的《金牌律师》与《离婚律师》的成绩则颇值得玩味,前者收获了口碑,后者拿下了收视。《金牌律师》被誉为“十分职业”,编剧团队花费2年时间,搜集了六七百个婚恋家庭案件,然后从中筛选出几十个案件整理成故事主线,而戏中更是有30%的篇幅专门展现法庭场景、律师的唇枪舌剑。《离婚律师》由吴秀波与姚晨主演,两人欢喜冤家式的感情纠葛成为最大看点,然而称其为律政剧,似乎底气仍有不足。
职业剧讨巧,观众对于一个行业的好奇心,以及行业内部的情理冲突矛盾本就是一片宝藏。职业剧难拍,将行业的专业性与影视剧艺术的美学融合就是难题。如果过多强调专业和真实的呈现,会陷入只见专业不见剧的窘境。而过于迎合市场的趣味,只专注于人物情感而忽略专业细节的考究,则会丧失剧情的灵魂。行业剧仍是国产剧市场一片亟待开垦的沃土。
电视剧《宫锁连城》讲述了一个“偷龙转凤”的故事,被不少观众指出像极了琼瑶剧《梅花烙》,而剧情走向则天马行空,让观众有些招架不住。
现象四 偶像剧编剧变身“剪贴师”,霸道总裁成为一种通用人格
●《宫锁连城》●《杉杉来了》●《步步惊心》●《一又二分之一的夏天》●《古剑奇谭》
俊男靓女,华丽服装、梦幻场景,这些讨巧元素的叠加成为了偶像剧圈地收视的天然优势。然而,从今年的国产电视剧来看,拼贴化的牵强剧情,公式化的人物,空洞的台词正在消耗着观众对于偶像剧的热情,拥有华丽外表的偶像剧似乎越来越与“脑残”、“幼稚”画上了等号。
“你不在江湖,江湖中却有你的传说”。用这个豪气的句式形容《宫锁连城》也挺恰当,当然其中讽刺意味占了多数。在该剧开播前,各种噱头已层出不穷:主角身着紧身肉色内衣,坐在透明浴缸中的“不雅”剧照被网友戏称为“蛋花汤”;编剧于正更是与演员“窝里斗”打起口水仗,闹得沸沸扬扬。
更大的话题还在播出后,除了在清朝背景中抛出“重生”、“换脸”、“催眠术”等超现实“雷”点外,剧中“偷龙转凤”的剧情被不少观众指出像极了琼瑶剧《梅花烙》。琼瑶本人更一度被气得失眠,并拿起法律武器对于正发起起诉,并受到不少编剧同行的声援。曾与于正合作过的编剧李亚玲也在微博中表示,“2009年合作《大丫鬟》时,于正就要求我把《胭脂雪》副线和《梅花烙》主线结合起来写成一部戏给他制作。”这似乎坐实了剧本的拼贴性。
公式化的拼贴剧情足以“谋杀”影视剧成为经典的可能性,而今年陷入复制的还有荧屏履带上不时传送的“霸道总裁”,所谓霸道总裁是指事业有成,且性格霸道的青年男子,他们几乎承包了偶像剧。《杉杉来了》便是典型。剧中一幕,总裁张翰深情霸道地从背后抱住员工赵丽颖,说出“你要让所有人都知道,这个鱼塘被你承包了。”让不少观众直呼“脑残”,而“鱼塘体”也迅速蹿红网络。幼稚的剧情走向、公式化的人物设定成了偶像剧的注脚。
对于敷衍了事,观众并不买账。偶像剧《步步惊情》与《一又二分之一的夏天》的失利便是证明。《步步惊情》打着热剧《步步惊心》续篇的旗号,但回到现代的若曦和“霸道总裁”四爷却没能再现辉煌。剧中人卖力地将失忆、车祸、整容等套路“玩”了个遍,却难掩情感走向牵强、内容经不起推敲、剪辑混乱的尴尬,收视走低。而由韩国人气男偶像加盟的《一又二分之一的夏天》,上档才两天就因剧情不佳导致收视低迷,被某卫视匆匆撤下黄金档,转战午间。
当然偶像剧也非全军覆灭,古装偶像剧《古剑奇谭》播出前三周最高收视份额就创下了18.35%,稳居全国电视剧收视榜单双网第一,之后收视更是扶摇直上,网络点击量突破50亿,晋升现象级剧集。该剧背景具有奇幻色彩,情节走向也极具游戏感。有学者指出,《古剑奇谭》的成功在于找准了受众定位,呼应了青少年流行的二次元审美潮流。
一千个人就有一千种爱情,将观众喜闻乐见的元素拼凑一气,看似效率最大化,失掉的却是观众的信任和创新的能力,对荧屏生态也是一种破坏。偶像剧怎么拍?韩剧《来自星星的你》的导演张太侑的话似乎是一个答案:“偶像剧本身就是个伪命题,偶像不是电视剧成功的保障,关键是创造有魅力的故事情节,演员与场景只是故事发展的承载者。”拍好偶像剧不妨别老拿“偶像”这个附加分说事儿,敏感体悟当下审美趋势变化,多拿剧情、精良的制作的基础分才是关键。
文汇报记者 张祯希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