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布于校园内的一草一木,你能叫得全它们的名字吗?在曹杨中学,学生们几乎都说得出校园里每一种植物的名称,甚至习性特征,这非一般的“功力”源自一本师生自编的校园植物档案。在档案中,你不仅能按图索骥找到60余种植物的“家”,还能看到学生创作的植物手绘图。记者从该校最新完成的《创建“环境科技”特色高中发展规划》中了解到,作为上海市6所可持续发展国家实验学校之一,该校开设“环境科技”课程,引导学生关注环境和未来,提升社会责任意识。
从“自然笔记”到校园植物档案
“老师,这是什么植物?”学生指着讲台上的一盆绿色开花植物,把曹杨中学生物教师钱叶斐问倒了。经历了这次尴尬后,她开始留心起教室和校园中的植物,跑书店、搜资料,甚至借来了学校绿化的植物竣工图,把所有的植物类群摸了个遍,这才心中慢慢有了“谱”。
有了“底气”,钱老师干脆领着学生走出教室——逛校园、认植物,通过“自然笔记”这种全新的生态实践活动,近距离地观察、描绘、记录各种植物。
在两个多月的辛勤编排后,一本汇聚了师生两年多心血的曹杨中学植物档案诞生了。1号雪松、2号罗汉松……打开这本“绿色教材”,扉页的校园植物分布图就给人惊喜,学校的地图上标注着近百个红色圆图标,每个图标代表一种校园植物。
植物档案不仅为学生观察和记录植物生长情况提供了样本,也拉近了学生与绿色生命之间的距离,一项课题也随之产生,即绿色植物气孔密度与二氧化碳吸收量的关系,他们给课题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绿色生命呼吸器的心电波”,由此还获得了“科学小院士”的称号。
学生发明“太阳能门牌灯”赠送社区
曹杨中学2008年起开发“绿色能源”课程,建设“绿色能源实验室”,并逐步扩大到风能、生物能、水科技与环保等与“环境科技”相关的其它内容。今年初步形成了“环境科技”系列课程,建设了校外实践基地,“绿色能源”、“水科技与环保”两门课程成为区域共享课程,“太阳能门牌灯”等学生创新成果已在社区安装。
这款“太阳能门牌灯”白天吸收太阳能,晚上放电发光照亮门牌号,其设计创意,源于李凌霄等同学在走访社区时的发现——许多小区夜间的光照条件并不理想,公共照明仅能覆盖楼间的道路。设计方案完成后,同学们在学校附近的金沙雅苑社区进行了实地安装,效果良好。校长杨琳介绍,长征镇政府在投入5万元制作费的同时,还积极联系下属居委会协助在社区进行安装,让学社切身体会绿色能源科技对生活的改善作用。
可持续发展时代对教育提出新任务
走进曹杨中学,校道上太阳能路灯和寝室楼前由太阳能集中供电的路灯,让人处处都感受到浓浓的“绿色环保气息”,目前该校已实现所有户外照明由绿色能源供电。学校还打造了一批绿色能源实验室群,让学生通过互动、体验式实验,探究绿色能源技术、提高动手能力。
据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项目工作委员会执行主任史根东博士介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在2005年就发布了《可持续发展教育国际实施计划(2005-2014)》,中国也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战略主题”部分做出了“重视可持续发展教育”的重要部署。目前,中国已建成可持续发展教育学校1000余所,其中包括300所示范学校和700所实验学校。
为了进一步建设好可持续发展教育学校,曹杨中学正与瑞士公司等单位携手,创建“中水回用实验室”等一批“研究与应用一体化实验室群和环保科技实验室群,并在学校各楼层安置可视水表装置等,依托香港科技大学环境学部、上海市气象局开发大气与气象监测课程等。杨琳表示,“环境科技”课程的开设,将健康环保的生活方式植入学生心田,旨在培养学生的环境素养、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环境和人类未来,提升社会责任意识。
文汇报记者 钱钰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