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管组合”张弘弢(左)龚佐明(右)台下是不是颇有“高管”风范?
北风呼啸,周日晚上7点半,乡音书苑里品欢相声会馆欢乐专场准时开演。虽然早听说过“品欢相声”这个名字,但记者还是第一次现场观看。领衔主演金岩、李国靖不巧正在北京录春晚节目,又是冬夜,这群以上海80后“上海小宁”为主打的5对搭档,能否撑得住场子?
事实证明我多虑了。清茶一杯,瓜子壳一堆,不必正襟危坐,找个舒适的姿势仰躺着听……台上热热闹闹说,台下高朋满座,不时爆发出一阵欢笑和掌声,两个半小时不知不觉就过去了。演出中让记者印象最深的组合有两对,人称“海归组合”的李隽轶、戚元元,以及外号“高管组合”的张弘弢、龚佐明。他们如何与相声结缘?又是如何登台实现自己的梦想?台下,这四位“上海小宁”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海归组合”:我为相声狂
李隽轶长得颇有喜感,戚元元是位笑嘻嘻的帅哥,据传女粉丝很多。这对搭档有缘,同是80后,同为加拿大留学生,李隽轶在多伦多学工商管理、戚元元在魁北克学法语,如今他们又同是品欢相声会馆的全职演员,《大话多伦多》、《外语达人》等原创相声节目,就是源自他们的亲身经历。其中,《大话多伦多》还得了中国曲协的优秀节目奖。
戚元元说,他从小就喜欢听相声,起初在广播里反复听侯宝林、马三立、马季、姜昆等名家的相声,后来有了磁带,更是“老鼠落进米缸里”,收集了百余盒。再后来就在网上听着过瘾。2009年夏,他毕业回国,父亲深知儿子的爱好,便告诉他上海也有小剧场相声了,有空可以去看看。
于是,他一个月看了3、4场品欢的演出,觉得有趣,想加入又不好意思去问演员,就去问票房顾老师:“我能参加吗?”
当时的戚元元很有海归特色:长头发扎辫子,留着大胡子,体重120多公斤……因为腼腆害羞,他一个星期只敢问顾老师一个问题,三周后他辗转加入品欢,从学员做起,搬桌子,拉大幕,看演员排练……
一个月后,长发、胡子都不见了,人也渐渐进入角色。这时,有人介绍他一份薪水很高的工作,为了追梦,他还是放弃了,边说相声边兼职当法语老师,最后连兼职也放弃了,以相声为主业。
李隽轶则也许是会馆里学历最高的演员。他和戚元元一样从小就爱相声,但他的举动更“疯狂”,2004年他人还在加拿大,但为参加“侯宝林杯”相声大赛,竟专程从多伦多飞回国两次,一次是与搭档一起录像、送交节目,第二次回国参加业余组复赛。两个来回,他坐了60多个小时飞机,光机票就2万多元。
2008年回国后,李隽轶考出了英语高级口译,做了一年多翻译。2010年得缘进入品欢,一面说相声,一面在上海外国语学院念出了英语专业的研究生,他说,这两项都是自己喜欢的。
目前,作为品欢相声会馆最年轻的一对全职搭档,他俩已经有了10多个原创作品,加上改编的节目,共有20多个。除了每周五、周日在乡音书苑两场演出,他们还参加了电视节目《今夜说点事》的录制,每周还坚持到徐汇区的日晖小学和高安路一小为相声兴趣小组的孩子们上课,继续用他们小时候的梦想点燃更多孩子的心。
“高管组合”:几乎把所有业余时间都泡在品欢
同是80后,可张弘弢、龚佐明搭档出现在记者面前时,感觉比李隽轶、戚元元要成熟。张弘弢一脸严肃,龚佐明则酷似上海曲艺界老前辈李青,还没发声就已经把记者逗乐了。这两位,一个在国企,一个在民企,都是高管,但因为爱好和梦想,几乎把所有业余时间都“泡”在了品欢。
张弘弢、龚佐明擅长说“接地气”的海派相声,将传统相声与海派文化糅在一起,当晚他俩的《抗战奇侠》玩起了穿越,一次“淴浴”之后,张弘弢发现自己来到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上海,有意想不到的精彩。两位都有语言天赋,特别是张弘弢,一口“上海闲话”学谁像谁,难怪观众在台下议论:“格宁讲上海闲话瞎有劲!”
二位都是与金岩成为朋友后,因为同好相声,于是走上了舞台。张弘弢说,上海观众特别挑剔,对相声的理解、需求很高,海派相声不能闭门造车,要做到新颖、时尚和本土化。所以他们是相声段子的“全天候创作者”,随时会把听来的事、灵光一现的想法等,都记在手机、电脑里。另外,他俩企业高管的工作,也为相声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素材,而这也鼓励他俩将“双轨制”继续坚持下去。尽管为相声牺牲了休息时间,两人都表示,“喜欢就不觉得累”。
正是因为对相声的喜欢,这群80后青年常常排练到夜半。他们的勤奋也让观众更加喜欢。如今每周五晚上在乡音书苑演出,已到了场场爆满、非加座不可的地步,而在喜马拉雅APP里,上海品欢相声会馆的粉丝已有25.7万。12月31日,品欢还将在长宁体操中心举办大型跨年演出。从小小的剧场起步,几位80后青年将用梦想和执着,给观众带去了大大的欢乐。
本报记者顾军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